开幕式现场。
11月9日,为期两天的“清华会讲湖大行——大学之道与文明进步”在湖南大学开幕。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八个国家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为当前大学教育发展 “号脉开方”。
这是清华会讲首次走进书院会讲发源地。1167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与张栻在岳麓书院讲学论道,留下了“朱张会讲”的千古佳话,开创了古代书院会讲之先河。
今天清华会讲来到当年朱张会讲的发生现场,思考和讨论的是新时代关乎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问题之一——大学之道。当今的大学如何培养兼具人文情怀和科学知识,能求真、向善、致美的人才?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大学稳步走向未来?这些都是本次清华会讲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关乎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课题,它充分体现了当代学人努力应对全球性课题的时代担当。
开幕式上,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邓卫,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韩景阳,韩国SK集团首席副会长崔再源,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理事长成炅隆,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先后致辞。湖南大学副校长谢赤主持开幕式。
校党委书记邓卫致辞。
邓卫表示,作为中国多元化交流平台,“清华会讲”落地“朱张会讲”发源之地,近十个国家百余名顶尖学者汇聚于此,围绕“大学之道与文明进步”主题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与讨论,这既是朱张会讲的当代回响,也是现代大学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强音。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韩景阳致辞。
韩景阳表示,大学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是文明精华的汇聚绵延之地,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源泉。在当今这个创新变革加速,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认真地思考人类将心安何处,需要思考如何构建人类共同的家园,大学也应当而且必须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
韩国SK集团首席副会长崔再源致辞。
崔再源表示,今年清华会讲追根溯源,重返书院会讲发源地,意义非凡。这不仅是对中国古代优秀学术研讨方式发展的脉络梳理,探索“大学之道”的会讲主题,更是宣扬被重新发现的亚洲价值的绝佳机会。
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理事长成炅隆致辞。
成炅隆表示,本次会讲必将对延续和发展亚洲独特的书院文化和传统产生重要意义。作为学者,要肩负起引领人类探索未来模式、摸索前进道路的神圣责任,必须建立新的准则,即:拥抱和平,以实现开放包容的世界新秩序,使人类能够实现共同繁荣。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致辞。
赵沁平强调了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指出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取向,大学精神应当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座精神灯塔。
副校长谢赤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讲设置了一场主题会讲和六场专题分会讲。9日上午,围绕“大学之道与文明进步”的主题,教育部原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冀生,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亚洲比较教育学会会长刘宝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陈金樑作了主题会讲。主题会讲由清华会讲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主持。
清华会讲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主持主题会讲。
教育部原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冀生作主题会讲。
王冀生从先秦时期“大学之道”的核心和精髓谈起,分享了“当代中国大学之道”,指出大学精神重建的根本是坚守教育理想和认定大学信仰。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亚洲比较教育学会会长刘宝存作主题会讲。
刘宝存以“西方大学的本质及其时代价值”为题,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的使命担当。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陈金樑作主题会讲。
陈金樑抛出了“大学之道4.0”的话题,强调大学需要重新思考“大学”的含义,找到通过教育和研究为人类的繁荣做出贡献的新途径。
讨论交流。
接下来的分会讲,中外专家将聚焦“大学之道的探索与发展”“新世纪大学管理之道的实践与认知”“至真至善至美与科技、人文、艺术的融合”“书院传统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古代会讲的学术思想价值与当代转化”“大学之道的哲学思考”六个议题并展开深入研讨。
与会嘉宾合影。
本次会讲由清华大学、湖南大学联合主办,清华会讲组委会、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处、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清华大学亚洲大学联盟共同承办。与会嘉宾多是海内外知名高等教育专家,来自教育部以及世界一流高校或科研机构。
阅读延伸:会讲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秋,著名理学家朱熹不远千里从福建崇安来到湖南长沙,与岳麓书院主教张栻讲学论道两个月,留下了“朱张会讲”的千古佳话,开书院会讲之先河。清华会讲采用古代“会讲”的形式探讨学问,可谓朱张嘉会在现代的回响。
朱张会讲讨论的是“太极”“中庸”等形而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堪称是中华文明的哲学基础。今天清华会讲来到当年朱张会讲的发生现场,思考和讨论的是新时代关乎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问题之一——大学之道。大学是追求高深学问的场所,是人类文化的高地,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这是大学之为大学的根本理念和根本存在方式,也就是大学之道。
现代大学发端于欧洲。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全世界有识之士都在积极思考和探索大学的未来发展、大学的管理之道以及大学之道的哲学基础等等。当今的大学如何培养兼具人文情怀和科学知识,能求真、向善、致美的人才?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大学稳步走向未来?这些都是本次清华会讲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关乎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课题,它充分体现了当代学人努力应对全球性课题的时代担当。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开始重拾五千年文明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应该重拾中华文明有着两千多年发展历程的“大学之道”的教育自信。那曾经断裂的传统,有着怎样宝贵而丰富的教育理念和制度资源,以促进当今世界大学教育的发展与进步?这也是本次清华会讲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它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本次清华会讲走进湖南大学,要追寻的正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足迹和传统的大学之道,以期有所借鉴来应对当前的问题。湖南大学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的美誉,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为她以岳麓书院为前身。作为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在高等教育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学术大师在这里心无旁骛地探讨学问、追求真理、传播思想、培育人才。今天的岳麓书院既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胜地,又是湖南大学的二级学院,拥有中国史和哲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有着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她呈现在世人面前依然是一派生机,被誉为古代书院发展到今天“唯一活着的书院”。因为她依然拥有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这里从事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工作,她依然延续着古代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传承着古代岳麓书院“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理念。她每年面向社会大众开办一百多场高水平的学术和文化讲座,举办祭祀孔子、屈原等仪礼,以礼育人、化民成俗。湖南大学高度重视岳麓书院的建设和发展,正在努力推动岳麓书院在当代的全面复兴。
20世纪初以来,中国传统的书院作为“现代”教育制度的对立面,从制度层面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在百年来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教育的种种弊病也日益显现,功利主义、师生关系的淡漠、流水线式的培养模式与规格化的统一的人才评价标准,种种弊端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发掘中国传统教育的丰富资源,彰显书院教育的现代价值,使之融入现代教育各个环节,显得尤为必要。传统书院教育重视人格养成,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强调师生之间密切互动的关系,认为师生之间以道义相吸引,是共进于道的朋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只在疑难之处加以指点;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施个性化指导。这种价值取向、教育理念、培养方式、精神传统,理应为当代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
“鸿儒雅集曰会,切磋学问曰讲”,清华会讲为开阔视野、分享智慧、碰撞思想、探索新知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平台,对于深化全球视野下对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对于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于这些人类文明重大问题的思考,需要高层次的学术共同体来承担。而高层次的学术共同体必须在“会友讲学”(朱熹语)和 “会见讲论”(张栻语)中逐渐形成起来。“会讲”能彰显形上之思和批判性思维的力量。本次清华会讲汇聚了八个国家的顶级专家讲论“大学之道与文明进步”,为当前大学教育发展号脉开方,为大学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文明进步出谋划策。
来源:岳麓书院 宣传部
通讯员:陈仁仁 向松阳
摄影:文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