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是解决振动问题,并保证工程安全与装备性能的必要设备。目前,工程领域普遍使用液压油阻尼技术制造阻尼器,存在磨损漏油、使用寿命短、维护费用高等问题。

陈政清展示电磁感应模型
陈政清院士带领研究团队,针对传统油阻尼器的缺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电涡流阻尼新技术来制造大型阻尼器,攻克了模块化结构、高速重载型结构和电涡流高速性能仿真与设计方法等关键技术,研发出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大吨位电涡流轴向阻尼器,创新了一种无机械摩擦、无工作流体、无需电源的新型减振技术,实现了启动摩擦力降低90%、全寿命成本减少2/3、耗能效率提高6~8倍,适用温度从-25~60℃提升到-80~200℃,从源头上革命性地解决了大型结构减振的世界性技术难题,使我国成为最先在工程结构减振领域应用电涡流阻尼的国家。

发明专利证书。
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大幅提高减振灵敏度,2018年成功抵御近18年上海最强台风“安比”;应用于全球最高的摩洛哥NOORIII塔式光热电站,减少60% 大风“压力”;应用于世界最高最长的玻璃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负荷承载量提升50%以上;应用于绵阳三江大桥斜拉桥减振工程,桥梁行人通行能力提高3倍以上;应用于世界最长拉索斜拉桥——苏通大桥,破解了超长拉索振动控制的世界难题,经受了多次强台风考验。同时,还应用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冬奥会国家体育馆、拉萨-林芝铁路藏木特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

阻尼器。
该团队开发出三大门类12种系列的电涡流阻尼器产品,全面解决了大型结构应用电涡流阻尼技术的难题。相关成果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13个国家和地区发明专利授权近30项。应用范围也突破工程结构领域,逐步拓展应用到核电站、武器装备、轨道列车、外层空间探索等领域,有望成为多个领域减振缓冲的先进通用新技术。2015年以来,德、英、西、韩等国相继进行跟踪研究,体现了本项目国际领跑地位。
来源 | 宣传部
图源 | CCTV经济半小时
编辑 | 陈高彬
责编 | 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