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有的成就都应归于母校的培养”
——原湖南财经学院78级会计专业校友入学四十周年返校侧记

水教楼前合影
12月9日,原湖南财经学院78级会计专业校友入校四十周年聚会在财院校区隆重举行。陈学荣、刘志刚、张忆军、张光友、朱德光、胡小龙、吴汉鼎、万宇询、薛长喜、黄巧云、舒强兴、熊超、杨义元、周群艺、汤美蓉等四十余名校友从全国各地萃聚母校,原财经学院党委李时中书记,鲍华山副院长、卢贤光副院长,文桂生总支书记,谢瑞云和宋光辉教授,校友总会秘书长李劲松老师等嘉宾受邀出席。
在校友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财院校区的校史馆,寻找青春的痕迹,回忆当年的岁月,感慨如今的变化。

参观校史馆

名册中寻找自己的名字
参观校史馆后,在行政楼401会议室举行了78级会计专业同学座谈会,师生欢聚,其乐融融。李时中书记在致辞中动情地表达了对学生们四十年后聚首母校的喜悦和激动,对自己的学生成为各行各业骨干精英、事业有成表示自豪。他指出,1978年对于中国和财院的发展都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一年。中国在1978年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改革开放。同时,教育部发布了恢复部分高校招生资格,其中就包括湖南财经学院。他表示,作为首批被录取的大学生,78级的大多数人都有一段艰难的知青岁月,也正因如此,才使得他们能够拥有丰富的阅历,吃得下苦头,成为优秀甚至杰出的人。他还指出,财院校区从创建到与湖大合并,培养了八万余名学子,至少有成千上万的学子成为行业骨干,遍布全国的四面八方,成为财经届的知名的“湘军”,正是校友的力量,使得财院被业界誉为“财经湘军”,在中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时中书记致辞
鲍华山副院长感慨道,78级的同学们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报名,需要极大的勇气与决心。他们抱着求知的渴望来到财院,克服多重磨难,为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祝福在场的校友们阖家幸福,保重身体,事业更加辉煌。

鲍华山副院长讲话
卢贤光副院长回忆起当年78级入校时的情景。他深情表示,当时最大的学生已经三十多岁,最小的才十五岁,大家亲如兄弟姐妹。而今大家依旧能够相聚一堂,这足见大家对母校、对老师的感情之深,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之厚。
文桂生总支书记、谢瑞云教授以及宋光辉教授也分别致辞,表达了对财院往事的回忆以及对学生们的诚挚祝福,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李劲松秘书长代表校友总会致辞。他表示,参加此次聚会,主要想表达三个意思:一是借此机会,热烈欢迎78级会计专业校友入校四十周年后荣归母校。“78”这两个数字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时代以及我们的学校有着特殊意义,“金融黄埔”就包含着78级在社会上的成就。从校友工作的角度看,一个学校的高度是由校友的成就决定的,校友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是学校对社会的贡献。二是趁此机会来感受校友们的情怀,聆听、感受交流过程中的那段历史和那份情谊。第三,热情欢迎校友们多回母校看看,给予母校及学弟学妹更多关注、支持和指导,并表示校友总会将以最大的热情做好校友服务工作。

李劲松秘书长致辞
嘉宾致辞后,各位校友也纷纷发言。陈学荣校友抒发了对各位老师以及母校的感恩之情。他回忆起自己与财院的缘分,感谢不论是在读期间,毕业后留校任教期间,还是走出校园后创办湘财证券公司,老师们都在各方面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他呼吁各位校友以后多关注母校,常回家看看。他动情地说:“母校是温暖的港湾,是心灵的归宿。在学校的时候,母校从不以分数论学生;毕业了,更加不会以官职、名气评判自己的学生。我们所有的成就都应归于母校的培养。”

陈学荣校友致辞
张光友校友用三个成语表达了自己的感受。首先是浴火涅槃。他谈到在四十年前,校友们有的是裁缝,有的还在乡村务农,大多数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而为了能够上大学,大家都经过了一番如同凤凰涅槃的经历;其次是三生有幸。他表示,是因为财院有最好的老师、最好的领导、最好的学习环境,才有了他今日的成就;最后是殊途同归。他引用《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并表示不论是谁,总会有退休、变老的时候,大家都应该忘记曾经的恩怨与拥有,重新起航。

张光友校友发言
张忆军校友则劝导大家时光虽老,心态要保持年轻,乐观、积极向上地向前看,要活到老,学到老。他还提议要进一步完善校史馆的内部建设,丰富校友资料。

张忆军校友讲话
此外,张汉武、杨义元等校友,都分别表达了对恩师悉心栽培的由衷感激以及对校园生活的深切怀念。

浓浓恩师情
座谈还设置了赠送礼物、回馈恩师环节。周群艺校友代表会计78级会计专业全体学生向到场的老师各赠送书法一幅、画册一本,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周群艺校友赠送书法作品

周群艺校友赠送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