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婵,湖南大学2009级化学工程硕士,深圳市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研究院检验员,高级工程师。她曾获 2023 年第五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第一名、2022 年广东省技术能手以及2022 年第五届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水产品定量检测工种个人第一名,并在2022年7月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2024年4月28日被授予“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为了守护万千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十余年来,她每天与检测样品、实验仪器、检测数据等打交道,始终奋斗在检验检测第一线。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聂婵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感慨道。不论是在跨行业、跨领域的“转型”中,还是在披荆斩棘的竞赛之路上,她始终怀抱着学生时代攀登岳麓山的坚韧与执着,将学习视为阶梯,工作作为征途,比赛化作磨砺,每一步都踏出了坚定与热爱。在攀登个人进步之高峰的同时,也为民众的食品安全铸造了可靠的标尺。
谈及自己在湖南大学的化学学习之旅,聂婵的语气中满载着怀念与感激。“在湖南来说,化学最牛的就数咱们湖大了。”在湖大的日子里,无论是在师长的指导下一窥基础化学的奥妙,抑或是研究应用化学的实效,乃至前沿的纳米基因技术学习,都为她日后的“转型”以及在农产品检测领域的持续深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初涉职场时,正是欲展宏图的年龄,她邂逅了食品安全检测的广阔天地。此后凭借着机遇和拼搏,她成功转向更精细、更专业的农产品检测领域,并由此开启了关关难过关关过的漫漫职业路。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就像一所建筑的地基,只有把基础打牢了,之后转换方向时,才能更加顺利。”聂婵的这番体悟,不仅是对过往学习之路的深刻总结,更是她职业生涯中华丽转身的真实写照。对许多人来说,岗位的变动是一场考验能力、锻造心理的巨大挑战。但她凭借着大学时期铸就的扎实功底,面无惧色地迎接了新领域的各项竞赛,展现出非凡的适应力与创新力。她的经历,无疑是对“厚积薄发”这一人生哲理的生动诠释。
聂婵将自己现在担任的农产品检测工作,比喻为“医院体检”,每一次对农产品潜在风险的疑虑,都化作了为产品量身定制的“全面健康筛查”,探查它是否真的“生了病”。检测员并非一味埋头苦干的检测机器,而是最贴近民众餐桌的安全卫士,每天的实地抽样工作中,检验员们都会深入到基层菜市场的每一个角落。正如聂婵所说,“只有随机才能真正代表市场上食品的安全”。然而,这项工作也伴随着不解与误会的风雨。基层商家售卖的大多数蔬菜都是从别地进货,来源复杂。面对抽检,他们担忧万一蔬菜出了安全问题,自己就要承担全部责任;而消费者则往往会将被检测的商品当成有问题的商品,纷纷放弃购买。面对民众的误解,聂婵的心中五味杂陈,既有感同身受的理解,也有对未来农产品检测工作创新的期望,但更多的是对于守护食品安全的坚定信念。“看来我们还是要用不同的宣传形式对我们的工作做更多的答疑解惑,用高效便捷让老百姓从心底认同并理解我们这份工作。”食品安全绝非小事,无论风雨,她都将坚守岗位,期望以科学之名,为民众的饮食安全筑起一道安全防线。正如她宣传的那样,“抽检绝不应该和有问题划等号,我们开展食品检测是为了每一个人的餐桌安全着想”。
除去民众的误解,目前的食品检测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检测的成本和时效性。“总不能等到大家菜都吃完了,你再来报出个结果,说这是一个不合格产品”,聂婵希望能够创造出一种更快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式,“就相当于我们人做新冠检测一样,我带着试纸条出去,就能看市场上的农产品农药残留到底超不超标”。由此实现快速筛查、降低检测成本,既能让商户卖的放心,也能让顾客买的安心。聂婵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做些有益民众的事,传递科技的温暖与力量。
怀揣着这样的期望,聂婵从长沙来到深圳,进入了新的平台,开启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机遇。刚来到新的检测机构,她首先负责的并不是检测工作,而是在技术管理部门任职。但收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开始选拔的通知时,她主动请缨去找领导报了名,这一举动在当时也开创了该单位技术管理岗参加技能竞赛的先河。面对这场与以往检测工作截然不同、充满未知与挑战的竞赛,聂婵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她满怀激情与期待地提交了自己的申请,却遭遇了意外的挫折——她落选了。正当她调整心态,准备迎接下一次机会时,命运对她投去了温柔的一瞥。由于名额的变动,她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候选名单。
站在这个全新的起点上,聂婵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入选的喜悦并没有冲昏她的头脑,在得知自己被选上后,聂婵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省赛的准备。当时,省赛中的理论,样品制备,实验操作,出具检测结果四个环节对于聂婵来说,每一个都是弱项,但她说:“当机会就在眼前的时候,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也不嫌多,要付出百分之一万的努力。”抱着这样的信念和一腔热血,聂婵在那段时间里几乎把单位当成了家,常常做实验到凌晨,在等待检测结果出来的间隙,还要见缝插针地再背上两道题,等实验结果出来,题目背完,她才安心地在单位睡下。在高强度的复习中,她的精神也格外紧绷,甚至会因为在单位组织的模拟考中没有考到如意的成绩而暗自抹泪。提到这个小插曲时,她笑着表示,这也算是长期高压状态下的一个情绪发泄渠道。功夫不负有心人,聂婵最终顺利斩获省赛的第一名,这个来之不易的第一也让省里的专家真正注意到了她的名字。由此,她在农产品检测领域的攀岩之路迎来了全新的生机与盛景。
省赛的优异成绩让聂婵成功获得了参加国家队集训的资格,但即将参加国赛时她却遭遇了更大的阻碍,那就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当时还在深圳和教练一起集训的聂婵,担心疫情会带来地区封锁等不利影响,于是毅然决然地转移场地,去往广州。之后去北京参加比赛的过程也异常艰难,不论是坐高铁去北京,还是入住宾馆,每一个环节都举步维艰。聂婵形容道,自己就像带着烧杯和吸量管在四处“逃荒”。后来被迫在宾馆里待上整整十九天时,她每天都按照详细的计划复习着题目,学累了就拿起烧杯和滴量管做个实验“玩一玩”,就这样苦中作乐地度过了十九天,却又收到通知比赛延期到十一月。聂婵深知这次比赛的重要性,于是再次制定了两个月的复习计划,并每个月请教练和陪练模拟竞赛场景,以便及时纠正自己的操作动作,训练高压状态下的心理素质。
然而,数月的艰苦备赛等来的却是比赛的一再延期,举办时间久久难以确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此时的聂婵已然进入了心力交瘁的低谷期,于是决定先回一趟老家调整一下心态。直到2023年4月初,最晚五月就要开始准备比赛的消息让她决定“重新出发”。重新再出发的聂婵每天都在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不能陷入低迷的旋涡里,“千万不要掉到那个漩涡里面,不要说我就是不行了”。为此,她制定的复习计划详细到每天要做几道题,实验步骤要练习哪几步,缜密的计划安排让她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内耗。此外,聂婵还和我们分享了一件备赛时的趣事。由于她参加的是水产品检测项目,因此有一项测试是杀鱼。从来没有拿过菜刀的聂婵逼着自己每天练习:今天杀三条,明天杀五条。就算在放假休息时,她也不忘练习,去菜店向老板买三条活鱼,还特意嘱咐要大一点的鱼,老板很是奇怪,说第一次见一个女生特意要活鱼,还要大一点的,她听后在心里偷笑道,“当然想不明白了,你都不知道我买鱼回去干啥,我是为了去练我的刀法的”。
在讲述这段苦乐并存的备赛过程中,聂婵也感恩地提到了自己的家人,同事和陪练。家人无言地承担起孩子初入小学的各项事务,用实际行动支持这位奔驰在逐梦路上的母亲;同事也默契地包揽了单位的一切工作,使她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准备工作中。“这10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才可以专心地准备比赛。”每当在实验室里看到聂婵实验的身影时,同事们都会亲切的问候一声“国宝又要去杀鱼了”“国宝还在实验室”,“国宝”意为参加国家比赛的“宝宝”,如此可爱的称呼和温暖的鼓励让聂婵倍感暖心。的确,她感慨道,这场比赛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而是背后的一整个团队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比赛资料的收集,场外的陪伴等待,得知包揽三项第一与全国总冠军后的相拥而泣……一切都在宣告着,这份荣誉是属于整个团队的!
采访中,聂婵总带着谦逊的笑意,轻描淡写地提及自己的“幸运”。然而,这幸运的织锦背后,实则交织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汗与泪。当被问及支撑她坚持前行的力量源泉时,聂婵说,是热爱,也是初心。回望2008年,那场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如同一把火炬,燃起了她心中的使命感。她深知,作为化学领域的求知者,自己有责任将所学化为利剑,精准地刺向食品安全领域的阴霾,保障民众的饮食安全。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与孩子能够安心享用每一口食物,知晓哪些是合格的放心之选。正是这份质朴而坚定的初心,引领她踏上了食品安全检测的征途。从长沙到深圳,从食品安全的检测到农产品的筛查,从省赛的初露锋芒到国赛的荣耀加冕,再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她如同当年攀登岳麓山那般,每一步都坚实有力,不断向着更高的峰顶迈进。
回望聂婵的学习、比赛与工作生涯,正如她所说的那样:“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次的挑灯夜战,每一次的赛场拼搏,每一份经验的累积,都为她日后的辉煌堆砌起垫脚石。而热爱与初心,更是她旅途中永恒的灯塔,指引她向着更加广阔的海域航行。
采访 | 林可、靳雅琪、赵一昕、张楠、李若寒
文字 | 卓悦、赵一昕
排版 | 陈尹彤
编辑 | 卓悦
责编 | 林可
审核 | 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