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问道校友 >> 正文

朱汉民:学以成人 挖掘优秀传统与现代教育做“嫁接”

发布于:2018年07月26日 作者: 来源:岳麓书院 点击:[]

【导言】

当下的中国教育,一方面是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国民教育整体水平一路高歌猛进;另一方面,教育相关的负面消息也此起彼伏,比如师德问题、师生关系问题、老师与家长的关系紧张问题,以及一直被诟病的考试制度问题等等。那么,当下的中国教育,到底存在什么困局?如果拉长时间线或者空间线,来分析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转型,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些有效的办法,来回应和解决现实问题呢?

2018年6月20日下午,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系列活动之“中国教育:从传统文化寻找突围之道”高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行。本次高峰论坛下半场的圆桌论坛围绕“中国教育:能否从传统找到解围之方”展开,凤凰网文化中心总监、国学频道主编柳理担任主持,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发起人、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徐勇;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孔阳国学工作室创始人朱翔非同台论道,回望中国教育传统,从传统文化出发把脉中国当代教育的症结,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下文根据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发起人,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先生论坛发言实录整理而成。

    

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发起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朱汉民发言

回归传统 真正的教育是“成人之教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中国教育在近代分成了两段,首先是晚清中国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困局,在所谓“落后就要挨打”的窘境下,出现了教育变革的呼声。在我们不断“挨打”的情况下,才开始推动了教育的变革。所以整个新的教育制度实际上确定的是我们为什么要改教育?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要“富国强兵”,所以这个时候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所谓的“科学主义”,特别是突出了我们经常讲到的“科教兴国”,科教兴国再往前包括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但后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中国传统的教育是君子教育、成人教育,就是要培养人,培养精英,必须要全面发展,需要完善的人格,有内在的德性,有一种兼济天下的情怀的君子教育。这种教育内在的人格和外在的能力都要得到发展。如果把教育变成一个片面的,我们今天说的偏功利主义的科学主义的教育的话,就有失偏颇了。我认为这个偏颇一直存在中国,当然我们说现在教育与传统教育区别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传统的人文主义教育没有得到很好地继承,过分地片面地强调科学主义,将科学作为最核心的、最重要的,这是不对的。


所谓成人之教,或者是人的教育,实质上是要发挥人的内在潜能,让其完整发展,包括人格上的完善,精神上的自由。不管是从个体出发,还是从群体出发,将富国强兵作为一种手段。我要培养你了,就是带有工具性;你把哪个技术学好,然后报国,这很重要。如果片面地强调功利主义,必然会带来人格的萎缩,包括人的全面性的单一化,我认为后来有很多问题都跟这个有关。

改革开放时,我们急于世界化、现代化,对传统采取了批判的态度。80年代,批评的态度非常多,一直到晚清,到民国初年都有这个情况。到现在,其实我们的富国强兵已经前进了一大步,这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个时候,反而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向传统文化的回归,假设四十年前出现这么大的传统文化热潮,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晚清的教育改革是为了富国强兵,现在我们改革开放还是把这个作为一个根本性的目标。这个目标越来越往前走的时候,实质上我们会发现,我们还需要精神,我们不仅仅要有国家精神,也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我们强大起来之后,如果说我们没有自己的主体性的精神,那么“我是谁”这样的问题就根本没有解决。所以这个时候,特别是科学主义盛行的时候,实质上是一种人文精神和道德精神的失落。大家自然会想到中国的传统,自然会希望在中国传统里找到相应的价值,因为中国确实是一个拥有丰厚文化资源的国家。

学以成人 挖掘优秀传统与现代教育做“嫁接”

今年的世界哲学大会主题为“学以成人”,这是一个教育学的命题。也就是说,如何通过教育使人成其为人,世界哲学大会在中国举办,肯定是基于儒家教育背景而考虑的这样一个话题。这个话题虽然是传统的,实质上是可以回应现代或者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因为,片面的科学主义,片面的功利化、知识化的教育,不仅仅是中国现代教育的现象。应该说,在全世界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什么?曾经提出要学会关心他人,也就是把我们刚才讲的人作为一个人,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人,还应该是一个群体的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人格教育这个方面具有丰富的内容。所以,把“学以成人”这个非常中国化的主题,作为今年北京举办世界哲学大会所讨论的核心主题,我认为正好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教育中的“成人之教”,也就是孔子当年的教育理念,培养人在德、智、仁、礼、乐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才是成人。这样的成人,这样的教育理念与我们现代的教育理念,与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相吻合的。

传统并不意味着古代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是脱节的,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这种资源需要挖掘出来,我们重新把它复兴起来,与现代教育嫁接起来。

时代需要文化巨人 培养“国学大师”不易

国学教育是做人的教育,这种做人的教育并不是课堂上可以解决的,哪怕是我们现在强调的体制课堂上如何来加强国学。事实上,国学的真正普及体现在方方面面,它是知行合一的,很多的国学教育是在生活中的。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发展。毫无疑问,国学教育需要借助这些来传承、弘扬。举个例子,岳麓书院与凤凰网的合作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岳麓书院是古老的学府。严格来说,当年“朱张会讲”已经达到空前规模了,几十个人几百个人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到了后来我们的现代讲学,我意识到了网络媒体的厉害,每次岳麓书院讲坛讲学,柳理经常告诉我今天几十万人。现在讲学的未必是学术大师,但讲学的效果要远远超过学术大师,我一说这个数字讲课的就非常小心了,面对着这么多的听众。换句话说,你讲的国学,你讲的东西,传播的空间是大大提高的。

那么,对于我们是否会出现学贯中西、博古通经的国学大师呢?我并不是特别乐观,我们确实需要培养大师级的人才。马克思曾经说过17、18、19世纪是需要产生巨人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也确实需要巨人,尤其是文化巨人,但又没有文化巨人。教育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可能要等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产生真正的大师,产生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师。我们现在的变局还在完成中,这个过程要产生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大师,这不是简单的事情。

转载自岳麓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