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大地上,有一所古老的学府,从宋初开始办学,延续至今,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千年学府。在这所学府里,经一代代书生苦心经营,使它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人才的摇篮,学术思想文化创新的基地。 在中华民族遭受苦难之际,这里走出了谭嗣同、陈天华、黄兴、蔡锷,倡导最前沿的思想文化,推动社会变革;当国家发生“天崩地解”式的剧变关头,这里站出了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李达等,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民族和国家的栋梁。 ...
在中华大地上,有一所古老的学府,从宋初开始办学,延续至今,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千年学府。在这所学府里,经一代代书生苦心经营,使它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人才的摇篮,学术思想文化创新的基地。 在中华民族遭受苦难之际,这里走出了谭嗣同、陈天华、黄兴、蔡锷,倡导最前沿的思想文化,推动社会变革;当国家发生“天崩地解”式的剧变关头,这里站出了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李达等,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民族和国家的栋梁。 ...
岳麓山因为拥有一-座千年不朽的庭院浸润着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成为中国的- -座文化名山。一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儒家士人在此开拓经营,精心构筑这个能使自己静心读书、安顿心灵之所,使其独具光彩地呈现在中华文化宝库中。 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访者在此流连忘返。岳麓书院萌芽于唐末五代,那时还只是一些读书人汇 聚读.书的临时之所。北宋初,岳麓书院才成为一所教学设备完备、管理制度严谨、学术空气浓厚的高...
复临舍不单纯是一座教学楼,同时也是一个地域、建筑乃至记忆的临界点,因为,她源于一段艰苦的岁月。 在湖南大学的校园建筑中,如果说岳麓书院是中国古典主义的作品,那么大礼堂和老图书馆无疑就是近代派,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而复临舍则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新生代”。 从位置上看,湖大的建筑物近山的-半是愈老愈美的矍烁与沧桑,滨水的一半则是 是青春与现代的清新与活力。复临舍的位置恰恰就在两者的临界点,...
守望朱张渡 牌楼口因朱张渡而兴。虽然潇湘大道上的牌楼口是公交车在湖南大学“精神之门”前的一个停靠站,它的知名度现在远远比朱张渡高多了,但是,在过去近千年的岁月中,朱张渡俨然是岳麓书院立在湘江边的“广告”牌,是长沙的一张文化名片。“朱张渡”这名字和两位大师——朱熹、张栻的身影是重叠的,和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朱张会讲”有关。于是,文化因为山水而有了驿站,山水则因文化而有了灵气。在昔日没有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