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学府人物 >> 正文

深耕理想 跨越周期 持续看长——访上海应帆数字科技总裁王洋校友

发布于:2023年06月25日 作者:采访 | 牛金瑞 朱晴 文字 | 杨妍雪 郭悦 牛金瑞 排版:李宇欢 编辑:周峰 责编:林可 审核:郭少滨 来源:湖南大学校友总会微信公众号 点击:[]


校友简介








王洋,男,中共党员,1987年4月生,2005级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学系本科生校友。现任上海应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董事,上海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上海市静安区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静安区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化企业十大创新人物。王洋曾长期供职于新华社和阿里巴巴集团,有着非常丰富的媒体投资、互联网运营、数字经济等领域从业经验,是国内商业大数据研究与开发、消费及金融数字化增长服务领域的青年商业领袖和专家,于2014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评为全球杰出青年(Global Shaper)。曾任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助理、媒体投资及运营管理总监,天猫双11全球数据发布人、新华社瞭望智库数据媒体实验室主任,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市场总监等职。王洋于2015 年作为核心创始成员创办应帆科技(前身为上海第一财经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应帆科技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链路多元化数字化增长解决方案及产业数字赋能,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增长服务集团。




“持续进阶”之路,

从湖大开始




与湖大经济学的初遇,是王洋综合考量的最终结果。“我是学文理综合的,所以我没有很偏科,文科不错,数学也很好。”按照从小的特长和兴趣,王洋坦言自己其实应该更适合传媒类专业,如播音主持、新闻传播。“但是我又觉得播音主持这类专业是一种专技,有些人甚至是老天爷赏饭吃。而我在高考之前并没有经过一天这方面的专业训练,所以我还是想去学一个更加具有学科性的专业。”综合考虑之下,他最终在志愿第一栏写下了湖南大学经济学专业。不难发现,王洋有着对自我的清晰认知以及极强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而这些能力也将会在他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充分锻炼,助力他未来的事业之路。


忆及湖大的学习生活,王洋眼神里迸发出光彩,他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如数家珍:第一,“绝对地付出时间”。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天赋型选手,所以他需要自己做到绝对地付出时间,即使白天忙于学生工作,他也会在凌晨准时出现在自习室。第二,“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王洋来说,做笔记是他的“独家秘籍”,依赖学科特性和自我特质,他的笔记法让他在考试前能快速梳理出逻辑框架和复习要点,当时总有同学来找他复印笔记。第三,“懂得跟身边的同学学习”。优秀的人总是相互学习,所谓君子和而不同。王洋会经常跟同学探讨学习、共创项目,增强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性,有着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在强大的学习力和执行力以及突出的时间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助力下,王洋最终以专业第三名的成绩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深造。


但王洋的大学生活并不是只有枯燥的理论学习,优秀亮眼的学习成绩并不足以概括他大学生活的全部,在学生工作方面,他表现地同样出色。不论是年级长,还是辩论队队长,亦或是“空降”的学生会主席,王洋的每一个角色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担任各种职务,与更多人接触,他在其中都会有意识地训练自己遇到高压或低谷,处理情绪的能力。与此同时,王洋也没有落下科研,他不仅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而且还获得SIT一等奖。他突出的个人能力以及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让他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有序地兼顾各方面,成为别人眼中的全能型人才。


深耕理想,瞄准机会,

理性热爱




在瑞典知名电信巨头——爱立信中国总部实习;到新华社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从实习生做到了《财经国家周刊》最年轻的总监……说到优秀的实习经历时,王洋向我们分享了他在人大读研期间的一些感悟 :“虽然我的简历很漂亮,在学科教育上,我与来自其他高校的室友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在社会实践这个层面上,我觉得自己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研究生入学半年后的寒假里,王洋就开始实习。他的第一份实习工作是在爱立信中国总部。“当时一共14个人去面试,有清华、北大、人大、北外,基本上北京海淀区知名的学校都去了。”经过小组面试,群体面试和最终面试,只有两个人获得实习机会,而王洋就是其中一个。


虽然爱立信的工作环境优越,薪资也很可观,但是经济学出身的王洋意识到,无论是从宏观还是中观视角,他更关注的都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与当时在外企工作中固定重复的工作存在冲突,他开始思考,这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一个人非常重要的才能在于他善于抓住迎面而来的机会”,2010年6月,他关注到了新华社第一本财经杂志招募实习生,于是立马投了简历。这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实际情况的慎重考虑。一方面,这其实是王洋从小的兴趣所在,从幼儿园就开始做主持人,一直到高中都保持着,还做过大连电视台的客座主持人;另一方面,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也是王洋向往的工作单位,而且当时正值中国媒体的鼎盛时期。于是王洋前去参加新华社的实习生面试,这一次,依旧只招两个人,王洋依旧是其中之一,而参与竞争的人,从14个变成了200个。


王洋对这个选择感触颇深,“你底层喜欢一件事情,总有一天会表现出来的。”对传媒打心底里的热爱,让他选择了新华社。在后来的工作里,他也一直与传媒继续着他们之间的缘分。

不用优秀标榜自己,

而用优秀要求自己




在新华社的那段时光,也是王洋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之一,短短一年半的时间,他就从一名实习生成为了《财经国家周刊》最年轻的总监。那段时间,他跟着领导们通宵做活动,准备材料和会议议程,也给央视优秀主持人写过令其印象深刻的稿子。实习结束后,领导问他愿不愿意留下来,此时的王洋面临着事业道路上的第一个重大抉择。虽然他当时的理想职业是商务部的新闻发言人,但是由于新华社很符合他选择职业的标准——个人喜欢,平台好,团队优秀,王洋最终决定以研究生的身份留下来。虽然在新华社的薪资和爱立信相比逊色很多,但王洋直言薪资报酬不是自己考量职业的核心标准。


从经理开始做起,一路打拼到渠道运营部的总监,提起这段经历,王洋感触颇多,许多故事依然历历在目,他打趣道自己是凭着“一份纪要,一份早餐,一双拖鞋”一路不断上升的。那时,王洋跟领导出差去广东调研,在领导没有任何交代的情况下,他把全天的3-5个行程以及所有的会议都做了纪要,并且将核心要点标红,这让领导非常惊喜,开始关注这个严谨细心的年轻人。第二天早上七点的航班赶回北京,王洋又想到没时间吃早餐,就提前一晚跟酒店打电话,当早上他将打包好的早餐递给领导时,领导又一次对这个细心体贴的年轻人刮目相看。在飞机上王洋将一双一次性拖鞋从书包中取出来,递给疲惫的领导时,领导已经深深意识到这个年轻人不仅专业能力过硬,为人处事的社交能力也出类拔萃。这次出差让王洋给领导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也为自己的职业道路创造了很多机会。


后来王洋出色地完成国家部委杂志的订阅项目,从此打开了他的职业经历,一路跃升。王洋说这些是自己的细节,用心和努力换来的,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并且细节决定最终的成败。


“不用优秀去标榜自己,而是用优秀去要求自己。”这是王洋的行事准则,对他来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是长期主义的产物。他在出差中的出色表现,不是刻意投机,而是极强的同理心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所达到的自然结果,他足够真诚,也足够努力。同时王洋在大学形成的学习力同样伴随他的职业经历,他意识到自己处于信息爆炸的行业当中,很注重不断补充自己的认知。“每个阶段的优秀标准又不一样,所以要不断地迭代自己,一方面要坚持优秀是一种习惯,另一方面就是要不断地去迭代自己优秀的标准。”


2014年,王洋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杰出青年,该论坛是全球政经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NGO组织,尤其在全球商业经济领域非常有话语权。谈起获得这份荣誉的原因,王洋将它归功于自己“资源整合者”的身份:“因为我身处媒体,我会接触到政、商、学、媒不同维度的资源,我要扮演好资源整合的角色,所以做的很多项目都能创造价值”。这一角色定位也对他的创业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开创是对“再见”

最好的注解




2015年,王洋告别了快速成长了5年的新华社平台,来到了全球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进入到互联网大数据领域,筹建阿里巴巴旗下商业生态公司,开始他的第二段“创业”历程,整合电商、数字媒体、数据技术等资源,成为最早一波探索大数据商业应用的先行者。与此同时,王洋还是阿里巴巴集团御用发言人和主持人,“阿里日集体婚礼”“阿里巴巴18周年年会”“阿里巴巴20周年年会”等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大型活动都由他领衔主持。王洋还连续5年担任阿里巴巴“天猫双11”全球数据发布人,向全球播报和解读“双11”的实时交易数据和背后的商业逻辑……这一系列高光时刻都让他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公众曝光度最高的人之一。


2020年,王洋再次出发,转变身份,深度参与上海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他目前所领导的应帆科技是一家脱胎于阿里巴巴和第一财经的数据驱动型互联网公司和国内领先的数字增长服务集团,但他以高屋建瓴的视野,将这家公司的生产禀赋概括为5个维度:ABCDE——也就是 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Creative Brain(创意大脑)、Dynamic Management(动态管理)和Expertise(专家技能),并整合公司的力量,在这五个领域共同发力,将应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了战略优势,打造出了具有独创性的服务模式。在王洋和同事的努力下,这家公司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资源驱动型公司,而是成为了是一家能力驱动型的公司,并具有了强大的市场适应和迭代能力。


在数字增长服务领域获得了成功后,王洋又将目光投向了短视频领域。2020年,他的公司业务拓展到了社交媒体商业化上,这给了王洋一个契机:为了更好地投入到新业务的开发中,他创建了一个“都叫我路老板”的抖音账号,分享了很多个人经历和职场经验。这个账号的第一阶段以职业成长为主,第二阶段则更多以商业发展为主,王洋坦诚地说“这些都是分享真实的想法。我做职场内容的时候,不会去做热门话题迎合大家,说那种大家想听的话。”一直以来,他都坚持不说违心的话,不为了流量去支持一些根本不认可的观点,因为“那不是路老板,必须要有路老板的世界观,才能制作出我们应该想要的内容”。真诚的态度和干货满满的视频内容使这个账号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大半年的时间过去,这个账号拥有了16万粉丝,与另外两个新账号“思路说”和“商业有路数”,加起来有1000万的粉丝。


当被问及这些账号的命名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时,王洋给出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回答:“因为我原来在阿里的花名叫路沣,而‘沣’指的是雨水充沛时的河流,也是陕西的一条河,寓意庄稼茁壮成长。当时我在阿里想一路能快速成长,就起了这样一个花名,这个名字一直跟着我到现在,所以我的微信叫小路同学,账号叫“都叫我路老板”。然后我的矩阵就围绕这个‘路’,因为‘路’这个字是寓意很好,它既代表思路,又代表发展的道路。”这条路一直延伸下去,王洋也在他的人生路上不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提升自我,

与智者同行


对于学弟学妹的职业规划,王洋提出了四条恳切的建议。一是要付出时间,好好学习。在他看来,学习不仅是一个储备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构建认知的过程,它能训练人的学习和认知能力。二是要尽可能地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这种阅历的积累不限种类、不限方向,包含实习、社会实践,支教和学生干部工作,甚至可以是Gap year。这样既可以在奋斗中成就自我,也可以在挫折中砥砺前行。三是要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认知。通过不断地训练自己的自我认知,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这里面可以用第一性原则、最小遗憾法则等这些方式帮助自己去构建清晰的自我认知。四是与优秀的人同行,与智者同行。王洋认为社会是个大熔炉,每个人都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但是人要懂得筛选,懂得与优秀人同行,与智者同行。


“过去十年,是坚定的信念;未来十年,是少年的热血。”纵观王洋的“进化之路”,在每个阶段,他都保持理性与热爱并重,深度探索自我的可能,解读每一次成功背后的密码,将开创作为对“再见”的独特注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