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学校离退休处、党委宣传部走访慰问我校抗战老兵、原湖南财经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原湖南大学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苏醒同志,并送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放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苏醒获得的部分奖章。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苏醒”
今年已97岁高龄的苏醒,于1944年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入伍,加入粟裕(时任师长)率领的新四军一师,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苏醒近照。
苏老拿出珍藏的抗日军人军属证给大家看,上面写着“兹有苏永康同志系江苏省南通行政区如皋县何正区楼房乡七村,现在苏中军区政治部任职。苏北泰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军属证字第09151号”。

苏醒的抗日军人军属证。
“我原名叫苏永康,而‘苏醒’这个名字是抗战时期我自己改的。”苏老解释道,“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这头睡狮终于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苏醒了。在全民抗战救亡汹涌澎湃的历史潮流中,我便改名‘苏醒’,这具有时代的意义,也是我个人对历史的一种纪念。”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我们家是三代长工,当时家里条件不好,但是父亲让我无论如何都要去识字、去读书。”对于小时候父亲的教诲,苏老仍铭记于心。
东进黄桥战役,离苏老家只有10多公里,“当时炮声轰隆隆地我们都能听见”,击溃敌军后,新四军迅速建立起了革命根据地。“我读到了5年级,家里就没有条件供我继续读书了,我父亲毅然决然把我送到政委那,让我参军、入党”,谈到参军的契机,苏老娓娓道来,“我知道这是我唯一学习、进步的机会,我很珍惜”。

苏醒参军照。
“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这首《新四军军歌》,通过苏老铿锵有力的演唱,又把我们带回到那个充满热血与硝烟的年代。
1944年冬,抗日战争形势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苏老所在的苏北新四军一师所属部队(主力五十二团、五十四团、六十三团和六十四团),连续发动收复和解放苏中地区中小城镇的战斗行动。苏老感慨道:“当年抗日烽火燃豪情啊,我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四面出击,巧夺兴化”
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市)几乎四面环水,只有西门有一条不大的陆上通道,城中守敌上千,城下暗堡密布,城上炮楼林立,地形可谓险要。
苏老回忆说,我军攻打兴化前,先由地方武装不断进行火力干扰与火力侦察,同时动员和组织支前民工、民船,做好攻城的一切准备。在春夏之交的一个夜晚,纵队首长下达作战命令,我军四面出击,由纵队主力五十二团负责重点攻克西门,同时在强大火力掩护下,其余三团强攻强渡其他三门,一举抢占滩头阵地。时至破晓,总部下达总攻命令,随着“轰轰轰”三声炮响,西门城墙被炸开一个巨大的缺口,战士们迅速冲进城内,被吓破胆的敌军纷纷缴械投降。接着我军迅速攻占敌军指挥部,使守敌完全丧失抵抗能力。当火红的太阳升起时,郑板桥故里——兴化,回到了人民手中。
“严守军纪,攻下邵伯”
1945年,我军从打游击战转为打运动战,当时运河线的少数城镇仍然控制在日军手中。“当时原本准备到涟水去,但不断有敌军的飞机侦察,加上重机枪的扫射,组织决定南攻邵伯,那场战役,我记忆犹新。”苏老说。
邵伯(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是当地范公堤一带运河沿线的军事重镇,扼住南下扬州的咽喉。攻打邵伯战斗打响,我军用“围三阙一”的战法,通过夜袭迅速扫清外围,围攻负隅顽抗的日军。苏老当时所在的是野战军第七纵队六十三团,由于该团炊事班被敌军误导路线,后勤补给延误。为了围歼敌人,该团几百战士坚守阵地,连续忍饥几天几夜,却始终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最后,我军斗志昂扬,胜利完成了攻城任务,歼灭了一个连的日军和两个团的伪军。
“永远跟党走,为人民服务”
时光荏苒,苏老捧着赤诚之心,始终为家国做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苏老投身教育事业,曾任原湖南财经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学副教授。离休后继续发挥余热,曾担任学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

苏醒投身教育事业所获的部分荣誉证书。
“我有80年党龄了,没有共产党的培养,就不会有现在的我”,苏老感慨地说。“我们这代人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努力学习,与时俱进,始终同党中央保持政治一致,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苏醒参加报告会。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苏老深情寄语青年学子:“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要学会做人,学好专业知识,为人民服务,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