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岳麓弦歌 >> 正文

岳麓山前爱国声——五四运动中的湖大先驱

发布于:2019年05月05日 作者:张泽麟 来源:湖南大学校友总会 点击:[]

100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

五四洪流,滥觞于北京,奔涌于全国,湖南学生运动受五四影响而勃兴。湖南大学主要前身、当时湖南三所最高学府——商专、工专、法专的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这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斗争中的每一个章节,跃动着他们青春的力量,洋溢着他们青春的精神,成为领导湖南五四运动的先锋,其中的优秀分子经过五四的洗礼,成长为革命的骨干,为千年学府在史册上留下了永恒的青春记忆和不朽的历史丰碑。

天马凤凰春树里,鲲鹏击浪从兹始。百年芳华,归来的湖大先驱依然青春!

风起岳麓

1913年,留英归来的杨昌济回到长沙,立志“欲栽大木拄长天”,“以直接感化青年为己任,意在多布种子,俟其发生。”此时,湖南高师迁入岳麓书院旧址办学,成为湖南最高学府。杨昌济欣然受聘为高师教授,讲授伦理学、教育学及心理学等课程。他支持学校创办文史专修科,认为这是“学界进步之征兆”,鼓励有志青年报考。1915年秋,蔡和森、邓中夏等人考入高师文史专修科乙班。

图1:杨昌济

在高师任教期间,杨昌济除了引导学生研究哲学,用实际行动改良社会人心风俗之外,还向学生介绍新思想。当时长沙无人订阅《新青年》,杂志社就每期寄送给杨昌济一份,进步学生纷纷向他借阅,进而有学生直接汇款向北京订阅。杨昌济还与陈润霖、汤松、方维夏、黎锦熙等教育界人士推动教育革新,创办编译所和书报杂志社,传播新思潮,启迪新青年,极大推进了湖南的新文化运动。

图2:岳麓山旧影

归国之初,杨昌济就曾提出“合湖南之高等师范学校、高等工业学校、明德高等商业学校、法政学校、医学校等,组成一湖南大学”的设想。1917年,北洋政府调整全国高等师范布局,决定裁撤湖南高师,杨昌济痛斥这一决定是“戕贼青年”的举动,偕刘宗向、易培基、胡元倓、朱剑帆等教育界人士联名呈文省政府,建议将“岳麓校址改办省立大学” 。他在呈文中指出:“大学为文化之中枢,人材之渊蔽,欲开发地方之实力,非如此固不可也”,“湖南之昌,中国之兴,将于此举卜之也矣”。

杨昌济的主张,引起湖南有识之士的共鸣。不久,省长谭延闿批准就高师校舍设立湖南大学筹备处,任命杨昌济、孔昭绶、胡元倓、易培基等人为筹备员。这年暑假,毛泽东同志与刚从高师毕业的蔡和森相约住进筹备处。从那时起至五四前后,毛泽东同志多次寓居于此,并计划在岳麓山建设“新村”,“先从办一实行社会说、本位教育说的学校入手”,“以新家庭、新学校及旁的新社会连成一块为根本理想”,开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奋斗征程。

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在岳麓山下蔡和森家中成立。学会最早的成员,“大都系杨怀中先生的学生,与闻杨怀中先生的绪论,作成一种奋斗的向上的人生观,新民学会乃从此产生了”。可以说,杨昌济是新民学会的精神导师。

杨昌济在积极筹办湖大的同时,还出任商专教务主任,兼国际商法及伦理学教授,继续“感化青年,多布种子”的志业。此时,北洋政府委任张敬尧为湖南督军兼省长。张氏上任后,“纵兵殃民,媚外仇学”,种种倒行逆施,深为湘人痛恨,称之为“张毒”,湖大筹备工作举步维艰。7月,极度失望的杨昌济受聘北京大学教授,举家北上。

时间进入1919年,张敬尧肆意克扣教育经费,纵容军队强占校舍,湖南教育事业备受摧残,各校校长苦心维持,无力可竭。工专校长宾步程以私产作抵押垫借已逾万元,仍欠付教职员薪金及各商店药品、书籍等项数万元,“在校则教员环向索薪,回家则室人交谪若言,商家则怒目相向”。4月26日,宾步程愤而提出辞职,时人悲叹:“教育维持合十人,要求省长给员薪。可怜最是宾工校,弄得倾家难脱身”。新民学会骨干也在各校广泛活动,发动学生,风潮一触即发。

潮涌湘江

五四运动爆发后,张敬尧严厉封锁消息,不准湖南报纸登载。5月7日国耻纪念日,长沙学生集会游行,手执“誓必争回青岛”白旗,被张敬尧派军警强行驱散。8日,张敬尧又召见各校校长,宣称青岛问题“不得谓为外交失败,如鼓动风潮,恐遭外人诘责”,要求各校“告诫学生力持镇静”,“不得听信谣传,借青岛问题引起纠纷”。为缓和局势,他还许诺,对于工专校务“当极力维持,不使停顿”。

图3:湖南工专

5月9日,由湖大校友张平子、李抱一等人主办的《大公报》冲破阻力,报道了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并相继报道了上海、天津、武昌等地民众响应五四的新闻。消息传开,湖南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无不愤慨激昂,积极酝酿掀起支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怒潮。

5月下旬,邓中夏和倪品真受北京学联派遣回湘进行联络。25日上午,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法专学生夏正猷、黎宗烈,商专学生彭璜、易礼容,工专学生柳敏等各校代表20余人在楚怡小学集会。在听取邓中夏介绍五四运动经过后,会议决定,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实行总罢课,支援北京学生。28日,省学联正式成立,选举夏正猷为会长,彭璜为副会长,提出以“爱护国家、服务社会、研究学术、促进文明”为宗旨。学联的成立,使湖南学界有了一个公开、统一的领导机构,湖南学生爱国运动由此全面、持久地开展起来。

此时,全国开展抵制日货运动,湖南各界纷纷成立维持国货会,各校师生积极响应。6月2日是端午节,工专向有学校置备酒席款待师生的惯例。遭逢时艰,同学们认为,“此项酒食,实属虚糜,不如拨作本校维持国货会开办经费,较为有益。因商诸校长,请将学生部分之酒筵免除,所需筵费光洋三十元,概拨归校内附设之维持国货会,以备支用。”同日,学联决定,自次日起,省会学生一律罢课、游行、讲演并抵制日货,“力行救国之职责,誓为外交之后盾”。不久,因为法专学生没有带头执行罢课决议,引起各校不满,夏正猷辞职。6月14日,学联代表在商专开会,选举彭璜继任会长,应元岳为副会长,易礼容为参议部长,以落星田商专学校为会址。同日,柳敏和林祖烈作为湖南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

学联号召总罢课后,三专校中,商专本是“湘省首先倡罢课者之一校”。法专“因各校学生群加督促,亦于五日决议罢课,取一致行动,并厉行各种救亡方法,组织救国十人团,分途演说。所有学生一律不准归家,将编辑各种印刷物”。徐庆誉、夏正猷、黎宗烈、唐俊等法专学生还组织演说团前往湘潭等地演讲。

图4:湖南法专

迁入高师旧址办学的工专虽远离城垣,同学们却非常积极,全体响应,先后组织“救国十人团”“义勇团”,“对于调查国货、校外宣讲诸种行动,亦均积极进行”。还成立“纠察部”,每日轮派纠察二人值日,维持校园秩序,统筹学生行动。

工专学生又组织演讲团,在麓山寺、云麓宫等处向民众进行宣讲,劝买国货,并在学校前坪赫曦台设备茶水座位招待游客,同学们轮流登台演说。一个名叫郭保吾的小贩听了演说十分感动,将所携仁丹等东洋货物当众扯毁,并宣言:“我是一个做小生意的,素来不明白外间的事情。今日听见此说,心中甚觉不安。平常日本人在市上昂首大步,我等则须让路,真是可恶!如今既有此提倡国货的好法子,那有不赞成的呢?我以后誓不再贩彼货,把现存的当诸君扯碎,聊表心迹。”当时观者数百,无不拍手称赞。同学们还扮演新剧,“作殴伤日人及领事抗议、交涉、赔款等状,以警同胞,勿为无意识之暴行,须为有秩序之抵制”,观者莫不动容。又“为问答式之演说,或作乡下人,或作学生,或作腐儒,颇能引起兴味”,起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

图5:赫曦台旧影

为了唤起人民爱国心,工专学生组织新剧团,排演爱国新剧,反响十分热烈。6月5日,剧团在赫曦台演出十幕新剧,“情节离奇,意气悲壮。观者为之泣数行下。其中欧战讲和一幕,尤为别开生面,引起一般人之世界观念”。不久,又特编新剧《青岛风云》,内容分曹州教案、中德交涉、日德战争、中日交涉、烈士投水、欧洲和会、京校风潮、学生受辱、追悼郭生等九幕,于10日在溁湾镇义演,“现身说法,意气极为激昂。一时观者数百人,胥为感动,鼓掌之声不绝”。 16日,剧团冒着酷暑在城内玉泉寺公演《黄海波》,观众万头攒动。观者感叹:“夫学生者,非负国民先觉之声望,且具有改造社会能力者耶!演剧特今之一端也。然于此可以观仁,将来使作诸事,皆能如演剧之勤奋,以为民表率,中国又奚弱哉!” 22日,剧团又在玉泉寺公演《亡国鉴》,内容分朝鲜内乱、清兵平乱、东学党祸、伊藤开府、韩人受虐、校长就义等十幕,“情致逼真,演到沉痛之处,歌泣失声。场中观众二千余人,台下殿上场坪等处,无一插足隙地”。剧团还应邀到长沙西郊白箬铺农村公演,观者极形踊跃,“盖乡间讲演须借助于新剧,方能引人入胜”。受工专影响,商专同学也“组织演剧团,在各地编演新剧,以期激起一般人民爱国心”。

图6:《大公报》关于工专学生爱国运动的报道

6月17日,工专校刊《岳麓周刊》创刊,由学生曹典琦任主编,以“发扬平民精神,倡导民生主义”为宗旨,内容分纪事、评论、报告、通信、常识、诗歌、小说、剧曲、杂录各栏,体裁以白话为主。

激扬文字

为“唤醒国人,一致对外”,省学联决定发行会刊《湘江评论》,由彭璜出面商请毛泽东同志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7月14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的《湘江评论》在商专创刊。发行部也设在商专,由商专学生李凤池负责。

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住在商专教员宿舍,日以继夜地工作,先后在《湘江评论》前4期和临时增刊发表《创刊宣言》及《民众的大联合》等长短文20余篇,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揭露和抨击。文章写好后,他还自己编辑,自己排版,自己校对,有时还得亲自上街叫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巨大的努力。

图7:《湘江评论》

《湘江评论》创刊后,张敬尧“以民气激昂,恐不能见好日人”,一再干涉,不准发行。8月10日,第5期刚刚印好,还未来得及发行,张敬尧派军警闯进商专,悍然解散省学联,查禁了《湘江评论》。由于事先得到消息,毛泽东同志带领学联骨干把学联的文件、印章和未卖完的各期《湘江评论》,一篮一篓地转移到岳麓山湖南大学筹备处,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湘水余波

张敬尧面对日益高涨的学生爱国运动,先是迫令学生上课,见学生不从,又令各校提前考试后放假。

6月21日,长沙各校师生代表百余人集会讨论“抵货、演讲、调查、演剧”等事。彭璜代表学联表示:“此次学生作事,当有坚忍的精神,既认定题目,决不稍变”。工专学生代表也继起发言,主张“暑假不可停止演讲、调查等事”,号召各校同学利用提前放假的时机,到各地扩大爱国宣传。当时在法专就读的袁任远回到母校慈利中学,向学生介绍五四运动以及长沙各校爱国运动的情况,动员他们走出校门,向广大群众进行爱国宣传。彭璜也赶赴衡阳,与夏明翰、蒋先云等组建的湘南学生联合会接洽联络。在长沙爱国热潮的影响下,湖南各地爱国运动很快掀起高潮。

图8:湖南商专

8月4日,学联调查主任、法专学生符契在长沙大金码头遭日商戴生昌汽船公司雇员拘禁围殴,激起公愤。6日,学生与市民发起游街大会,要求张敬尧严正交涉,以全国体。张氏反诬学生为“过激党”,勒令“将学生联合会解散,并须将图记缴出,以后不得再以学生联合会名义对外及聚众开会、演说等事。仍训令各校长饬即严加诫饬,毋许再有越轨行动”。10日,张敬尧派军警闯进商专,强行解散了学联。此后,湖南学生爱国运动便转为以驱逐张敬尧出湘的斗争为中心了。

商专校长汤松对于学生的爱国行动一直“竭力维持倡导”。张敬尧十分“嫉忌”,早在5月间,就欲皆苦汤松请假赴京为学校筹款、“久旷职守”,免其校长职务。6月,汤松返回长沙,张敬尧无所借口,商专学生又具禀挽留,不得已仍委汤松为校长。汤松再为校长后,“对于本校学生及联合会更竭力维持。反对非法选举及拍卖纱厂等事,该校校长、学生及他校学生皆一致行动,不遗余力,卒致选举停办,纱厂归商会承受。然张敬尧之欲除去该校长及解散联合会之心,自此益决。”汤松遂于潜往上海,受聘为复旦大学教授,张敬尧乃改委孙孔厚为商专校长。孙氏到校后,“迫令各校学生代表回原校,并力助张敬尧实行解散联合会”。

9月中旬,毛泽东同志在商专召集原学联骨干会商,决定利用北洋军阀内讧开展驱张运动,号召湖南学生做斗争的主力,布置策动教育界、新闻界人士支援学生,指派商专代表彭璜、李凤池等去上海,联络省外力量,同时积极恢复学联。

11月16日,湖南学联以重组方式恢复公开活动,选举法专学生徐庆誉为会长。学联发表宣言,指斥张敬尧等军阀“刮削民膏,牺牲民意,草菅民命,蹂躏民权”,成为湖南人民的第一篇驱张檄文。

12月2日,长沙各界举行焚烧日货大会,遭到张敬尧镇压。学联决议,自6日起一律罢课,号召“张毒一日不出湘,学生一日不返校”。湖南各界还组织驱张请愿代表团,分赴全国各地进行宣传联络。接替杨昌济担任湖大筹备处主任的易培基、先期赴上海的汤松,以及三专校学生彭璜、易礼容、黎宗烈、徐庆誉、柳敏、熊科琪等,成为领导驱张运动的中坚力量。

图9:1920年5月8日,毛泽东(左2)、彭璜(左3)在上海合影

1920年6月11日,张敬尧仓皇出走,驱张运动胜利结束。这是五四时期,湖南人民开展爱国斗争、影响遍及全国的重大政治运动。

五四洗礼

1920年7月,毛泽东同志等相继返回长沙。“湘自张去,气象一新,教育界颇有蓬勃之象”,尽早成立湖大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许多有识之士和有志青年都投身到杨昌济倡办湖大的未竟事业中。

1921年1月,已经成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核心成员的彭璜在《关系湖南教育前途的三大问题》一文中写道:“一九一七年的俄京革命,俄京之大学生,杂众兵中巷战,其蓝帽乌衣,易识别也。列宁以一喀杂斯克大学毕业生之智识与能力,直欲担负全世界的革新的使命了!”大声疾呼:“在短期间内就倡办一个大学,做湖南文化长久的基础”。新民学会会员沈均也致信毛泽东:“我很盼有一个湖南大学,使我有读书的地方”。彭璜、沈均等人的呼吁,代表了湖南青年的普遍心声,也引起社会各界对于创办湖大的关注和支持。

在毛泽东、何叔衡、彭璜等同志的领导下,先后成立了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等组织。商专学生易礼容任文化书社经理,李庠、刘大身任营业员。书社销售各种进步书籍杂志,并在湖南各地设立分社,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推动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图10:毛泽东致彭璜信

经过五四的洗礼,工、商、法三专校的进步学生更加渴望新思想,向往新时代。袁任远与彭粹孚、蒋兆骧、吴汝霖、黎宗烈等法专同学就曾在校内组织了一个叫做“醒钟社”的团体,研究马克思主义,讨论中国革命的形势和出路,并举办《醒钟周刊》墙报。后来,醒钟社的多数成员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1年秋,毛泽东、何叔衡同志出席了党的一大,回到长沙后积极开展建党工作。彭璜、易礼容、李庠、刘大身、刘士奇、曹典琦、周炳文、蒋兆骧等三专校学生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湖南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在商专还成立了湖南第一个高校党支部。

1926年2月1日,商专、工专、法专等三校正式合并成立湖南大学。不久,吕振羽、甘泗淇、王如痴等湖大学生,在党的引领下,走上了革命征程。

长岛人歌

青山一望,蓦然百年。对于湖大青年而言,五四精神从未远去。

1933年5月4日,“国难的严重,比五四运动时还加十倍”,胡庶华校长正告湖大青年,五四运动,“其出发点是为国家利益而奋斗,是革命的推进力量,是民气的忠实向导。其动机是自动的、纯洁的、坦白的、热烈的爱国思想。”纪念五四运动,“应当纪念的是纯洁的动机、爱国的真诚、革命的勇气、统一的意志、团结的精神、集中的力量”。1938年春,在马日事变中遭破坏的中共湖南大学支部正式恢复。湖大青年,在党的指引下,接过五四的旗帜,“在岳麓山挂起了红旗”,投身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洪流,追求光明。

图11:湖大旧影

1950年5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第一个五四青年节,李达校长寄语湖大青年,纪念五四运动,就要“搞好学习,改造思想,建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继承着五四的光荣传统,把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带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为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5月28日,中共湖南大学支部正式公开,结束了湖大党组织几十年的地下状态。湖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赓续五四的精神,“建设人民的新湖大”,自觉在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征程中,走在前列。

图12:1950年5月4日,李达在纪念五四大会上讲话

正是一代代湖大青年不忘初心、不懈接力,推动着千年学府在历史的跌宕、时代的奔涌中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百年前的那一帧帧青春影像,那一幕幕激情画面,早已定格于千年学府的历史长河,升腾成湖大精神的鲜亮底色。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价值追求,是我们薪火相传的使命所系;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理想信念,是我们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

今天的湖大青年,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就是要接过五四的火炬,不忘“为中国前途谋幸福”的初心,以奋斗之我追逐青春梦想,让榜样之光照亮前进征程,努力抒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