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岳麓弦歌 >> 正文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湖大北京校友侧记 ——回忆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

发布于:2019年10月08日 作者:湖大北京校友会 来源:湖南大学校友总会 点击:[]

     2000年,我走进湖南大学这所千年学府,至此一生与湖大结缘。2010年求学于北京,有幸在湖南大学北京校友会得遇一群可爱的校友。回望新中国70年的如歌岁月,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历史就是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史、生命史,那么,他们的音容笑貌和精神气格便也应该成为这个国家历史当中当之无愧的记忆。兹以校友侧记,来感怀这一个个生命中的鲜活与温度,从一个侧面向这些可爱的个体致敬,向这个从沉郁走向昂扬的民族致敬,向这个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国家致敬,向这群从历史走向未来的人民致敬。


一、穿越剧里的“张栻”


    那是2011年年末的一个晚上,《往事越千年》剧组相约去黄同梅校友的公司商讨年会事宜。主人殷勤请茶,摆上瓜果话梅一应各位陆续到来。大伙宽宽入座,没有客套,没有寒暄,直奔主题。《往事越千年》历6次修改终成“厅堂版”和“青春版”两个本子。大家默默比对着,谁也不说话,只听得漆壶里的水嗡嗡作响。迅速表决并各自说明理由,很快敲定“青春版”《往事越千年》为那次年会穿越剧的正式版本。旋即讨论演员事项,一番谦虚,一番承让,一应人等各就各位。彼时才从自我介绍当中略知各位演员的身份和经历。席间,“张栻”默坐一边,凝神寂照,魁伟身段恰与那张儒雅少白的脸相互成趣。一会默念台词,一会心神收紧,端杯放下俨然已有几分古典的风采。他是吴敏文,湖南大学89级校友,北京盛世景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这是千年之前,张栻幸会朱熹于湘水畔时的寄语。演出当天,“张栻”早早来到,简短寒暄之后,便从这句寄语开始默念台词。台上台下一片忙忙乱乱,桌子椅子凳子,戏服袍子马褂,却在这位“张栻”的眼中俨然无物。“张栻在岳麓书院的资历其实比朱熹要早,和岳麓书院的缘分也比朱熹要深。”“张栻”打开了话匣子,“他首先是一位教育家,一手操持书院的建设,而且他相当于教务长,直接管理书院的教学。所以他的思想应该集中在作为一名教育家的身份表达上面。”我默默地听着,眼前这位西服洋裳的学长似已渐渐入戏。我默默地看着,不想这位纵横资本领域的少壮有着对老古人物的个性理解。上得台来也不拘束,虽然戏服不大合体,但走台站位有板有眼。其中一幕提笔试卷,也是规中规矩,颇有台阁风范。


   匆匆三年而过,2015年的年会如约而至。只是之前的“张栻”已换回现实的敏文,之前的布道者变回了现在的行道人。敏文高义,年年捐助校友会,还是湖南大学“敏文奖学金”的捐赠者、湖南大学“八九奖学金”基金会理事长、中国证券界最年轻的CEO,乃至当年那个金融系学生会主席、“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路”一方的“最佳辩手”、“优秀毕业生”等等等等。他曾经历过山车一般的人生,笑言“我的人生在此之前是几个跌停板”、“岁月是把猪饲料”。但正因为如此,接得了地气、弯得动身躯的理想青年才能顶得住风浪、受得起鲜花。他一直说中国会迎来资本盛世,而他希望他的盛世景投资能够成为其中的一道风景。“张栻”戴着年会的红围脖,举杯答谢老校友,饮杯鼓舞新学弟,还是那句话“年轻人最忌讳的是什么?最忌讳的是没有生活的目标。”听着耳熟,像是一位身历世事的学长对答新进职场的校友,更像是当年的张栻教长,一语点醒茫茫懵懵的莘莘学子。那年的“张栻”仿佛又回来了。


二、领舞“小苹果”的大校友


    第一次见着黄智勇校友就是在2015年的年会。在此之前,他的名字一直口口相传于各位年长的校友当中。那年寒假在校友会办公室开会,为校友捐建湖大游泳馆一事炸开了锅,彼时梦寐以求的校园游泳馆艳事如今真可成为现实,又可叹我等已经毕业,艳遇无缘。但真正为77级校友们的魄力击掌赞叹。这其中的一位便是黄智勇,一人就掏了60万。


     黄智勇,男,北京阿科普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大学英语专业毕业,1986年,机械工业部在海外第一家合资企业----香港华盛昌机械企业有限公司经理;1992年10月,作为香港公司的代表黄智勇,与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农工商公司,澳大利亚阿科普国际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中外合资的“北京阿科普机电工程有限公司”。集研究开发、市场营销、施工调试、培训维保为一体,从消防工程为主体开始,每年的营业额达到6000万元以上,现已发展为从事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弱电承包商。阿科普公司的建筑智能化相关资质达到了同行业中最高级地位,被发展的潮流推到了行业排头兵的地位。2002年捐资设立“黄智勇教师奖励基金”,以奖励杰出教师,并于2013年专门增设“智勇恩师奖”,每年奖励2-3名教师,每人奖金5万元人民币,旨在通过奖励表彰长期坚守在教书育人第一线,有突出贡献、在学子中有广泛影响和好评的授课老师和辅导员老师。


    看着这光辉的履历,本以为智勇校友为极严肃刻板一人,谁料生活中却十分有趣。2015年年会,他便一马当先,点沸全场。彼时灯光、摄像一应就位,六“小苹果”错落站开,静待音乐走起,可是偌大的舞台和着辉煌的场馆,并台下近乎300位少长咸集,似乎这“六小龄童”难撑场面。台下导演心想坏了,这开场舞别成了告别剧。没成想跳到一半,落座台下第一排的智勇校友忽然离席,对着台下挥舞胳膊,招呼各位一起加入。此时台下一阵骚乱,起立的、离席的、奔着来的顿时热闹起来。调音师也顺势将音量推高,一场盛大的狂欢才真正拉开序幕。更可爱的是也不知他从哪里学得这般神曲神舞,竟毫不生疏地跟着节拍大大方方跳了起来,有模有样,有板有眼。又带领众人拖起了长龙,火红的围脖纷纷飘荡,好似龙身的璎珞。


     据悉,由毕业学子设恩师奖表彰母校老师,在全国高校尚属首例。领舞的校友果真舞台的主角、时代的先锋。


三、诗书继世老梅香


    2015年会当天,一早来了一位老者,个头矮矮,笑容可掬。签台才搭了一半,开水还没预热,真是莫道君行早,自有早行人。一众年轻志愿者不敢怠慢,不想签到已落款:董必钦。

    初识董老是在2012年的年会上。年会嘛,自然少不了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但那次年会却收获了等身的著作,浩瀚的文章,作者董必钦。记得还是栾永玉书记亲自代表母校收下的这份贺礼,这份董老毕生的心血,这份董老一生的念想。考虑董老年事已高,当我们再次接受董老今年的赠书之后,接待组的志愿者曾自告奋勇充当“保镖”,不想董老又一个箭步冲到签名墙前,写下当天第一个来者的名字。仪式开始,全场起立唱校歌,“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昌昌。”董老神情肃穆,应声而唱。卓卓然有庙堂之气,铮铮然藏松柏之情。告别之时,仍不忘与年轻的志愿者们一一握手,谦和诚挚折射出老人一生的处世态度,亲切朴厚映照出老人一生的为人风采。


    董必钦,湖南湘乡人,生于1932年8月。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于长沙长郡中学;同年考入湖南大学机械系,195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机械系本科;1956年统一分配到北京一机部机械科学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1957保送到清华大学两年制自动化进修班学习;1959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机床研究所进修两年。1964年在一机部科技司三处负责部属科研单位的国防军工科研任务的组织和管理,主要从事与“两弹一星”相关的工作;1971年调人一机部第一办公室生产处,从事一机部系统重大国防军工任务的生产、组织、科研开发与协调督促等工作。改革开放以后,1982年被抽调到机械部科技司产品处,从事国家大型成套设备新产品的开发与管理;1983年至1988年先后任科技司产品处副处长、部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主任、科技司副总工程师等职务;1988年至1992年调任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副主任,获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1993至1999年受聘到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任局级专员。


     在几十年的工作历程中,主要从事国家重点工程中的重大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科研开发、生产试制、技术攻关与创新。包括: 地核专用钻机的引进,消化与创新,基地发射塔架,大型液压振动台,重水生产设备,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生产线,高通量核反应堆和风洞设备等。荣任首届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从上世纪1980年代开始,工作的重点由军转民,主要围绕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所需的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与国产化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过的项目包括大型露天矿开采成套装备,二期工程成套装备,300MW、600MW火电厂成套装备,500KV交流、直流输电成套装备,大秦线单元重载列车装备,秦皇岛煤码头港口成套设备,3.5万吨、1.2万吨浅吃水运煤船舶,三峡枢纽水利水电工程成套装备,城市煤制气成套装备,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装备与电子制版与印刷技术装备与器材等。


    对着董老悠长的履历,我发呆过很久,是怎样一种信仰和意志促成董老心甘情愿奉献一生。在今天这个个体主义盛行的年代,这就像是一支老梅般散发着动人的沁香。我记得母校大礼堂的左台阶下有两株腊梅,打那年领着堂弟参观母校后就对它们恋恋不忘。晃过时间的光影,谁说物是人非?今日的大礼堂依旧稳重地挺立,今年的腊梅花想必也有同样的芬芳,今岁的董老学长还是那样健康硬朗、朗声高唱。


四、拐角张望的长者


    那日与校友会秘书处一干人等去拜会一位名叫廖有明的学长。进得稻香园小区,问询到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的大门,进传达室通报来访姓名,大爷亲切接待,一问才知廖有明学长乃该杂志社的党委书记兼社长。还有几位校友未到,我便嘱咐大爷一会等大伙都到齐了再去学长办公室。自己心想先寻一小馆坐等大伙的到来。却见小巷拐角处,有一斯文老者远远地朝这边张望,其情其状恰似一位老父村口探望。倾着身子,时而伸长脖子,时而转过背影。试着往前询问,才知长者便是廖有明学者。跟进室内,沏茶倒水,又轻声语慰,全然一副家父家兄的姿态。此时已有后续“部队”陆续到达,还是沏茶倒水,搬椅子让座。这才看清校友容貌。身材敦实,头发花白,眉眼之间慈祥忠厚得很。加之衣着朴实,确与山村父老并无二致。只是这不紧不慢的斯文,和着那轻声细语的温和,让人一望而知是个文化人。


   廖有明校友是“七八金融奖学金”倡始者、联络人,谈及该奖学金,他便如数家珍,言及众学长们解囊相助、奔走呼号,甚至一些自家生计尚有艰难的学兄们依旧不忘初心,拿出微薄贴己充实基金。言动之处,听者无不唏嘘感喟。却是全然不提自己一功一德,竟让人一时忘了他在此基金会中的身份。那份厚道诚朴直让我觉得来自一个不一样的时代。可不是吗?廖学长生于湖南湘阴,在那个南北不通快速的年代,凭着一股子湘阴牛的赤诚走进中国金融监管行业,直至身居银监会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一职。非厚重朴实何能堪此重任?现退居二线,耕守笔墨,恰恰传承了老辈湖南人立身处世的传统,耕读相伴、耕读持家。


    在那为数不多的报道中搜的一二,且为廖学长记之:廖有明先生,湖南省湘阴县人,汉族,中国金融学会会员、高级经济师。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银监会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他还是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国监察学会金融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金融监督管理、金融法制和廉政文化建设、金融系统党的建设等问题的学习研究,至今已在《金融时报》等全国性和省级报刊上发表这方面文章共计90余篇。主编或参与编写多本专业书籍,如《创业·开拓·奉献》主编审、《中华金融词库》撰稿人、《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撰稿人、《金融监督全书》副主编、《中央银行业务全书》副主编、《农村科技推广与金融支持》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撰稿人等。



转载自湖南大学北京校友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