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学府人物 >> 正文

一生做一事

发布于:2018年09月29日 作者:路圆梦 杨子萱 来源:校友总会 点击:[]


                                                       

——访校友、郑州轻工业学院教授、北京天格高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学谦

   

  

   宋学谦,男,1983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应用力学专业,现任郑州轻工业学院教授、北京天格高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从事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智能检测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其领导的公司是便携式接触网几何参数连续检测领域的领头羊,公司旗下的产品具备自寻线能力、全天候工作和大数据分析的特点。

 “喝过湘江水,沐浴过岳麓风”,毕业已有三十多年,这句话成为宋学谦学长时刻警醒自己,明确自己定位的座右铭。

    初见学长,其人如其名,谦谦君子;简单的衬衫,休闲的西装裤,手腕一串精致典雅的佛珠。普通平淡的装扮,完全没有想象中纵横商海的烟火气息,反倒难掩儒雅之气。谈吐之间,眼角眉弯的学长带着长者般和蔼的笑容,言语爽直而又儒雅,隐隐透露着儒商的风范和韵味。在采访过程中,通过回忆和时录,展现了学长的波澜人生,但印象最深的仍旧是那句初心——一生只做一件事,五年,你就会发现新格局。

                                                   知天命之年北上创业

     土壤可以腐朽,也可以为渴望成材的树木提供养分;失败固然是危机,也可以给智者转机。一个梦想能够在生活的磨练和失败中成长,就可以赋予我们勇气和成就智慧,在危机中看到转机。

     学长是五十多岁时去北京闯荡,因为年龄等各种原因,难免伴随着很多嘲笑的声音。但是笑话归笑话,学长坦言:“刚到北京时,闲了好几个月,同学把自己家里的车给我用,当时北京的同学们把自己家里的瓜碗瓢勺都给我送过来。不用买了,用谁家的东西,洗干净就行了。家具也是二手的。”谈到创业过程中最艰难的时刻,学长也只是一句: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是非常艰难的。学长的团队刚到北京时,因为人生地不熟等各种现实原因,走过许多弯路,但他们从未有过放弃创业的念头。也是在一次和老朋友的交谈中,朋友的话帮整个团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并一直将事业坚持至今,在学长眼中,公司当下的发展也算是“小有回报”了。

    如今,很多初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稍遇不顺就频繁辞职,过多地抱怨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等,却忽略自身的主观因素。自己刚刚步入社会,对社会认知还很不深刻,个人的岗位技能也很有限。对于这种现实情况,作为前辈,宋学长表示理解,但也有所感慨。他说,铁路接触网检测领域也是自己当年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看图纸都很难,在工作实操过程中更是遇到诸多困难与打击,艰难程度可谓重重复重重,但是作为已经站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而言,就应该担负起作为工作者的责任。

    学长的公司也曾招聘过很多人,条件都非常优秀,然而公司重视的是面试人员对自己的定位,对自己能力的明确,切忌把慵懒的形象带到公司里去。学长笑谈:有一次招聘来了两个女生,她们觉得上班距离太远了,希望可以把上班时间改到上午十点以后。听到这个要求以后学长就笑了,说,不要!上班时间都可以随便改,他们就是没有做好进入职场的准备。每个工作的人都很不容易,公司是众多人员的劳动凝结起来的。到这里来,首先就要有敬畏感,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还要有自信。在谈到自己如何克服困难时,学长强调的是一种在路上的心态,接着补充道,人生有很多岔路口,但是要坚持自己的选择。所以他给我们年轻人的建议是:“年轻人在工作上千万不要眼高手低,多吃苦头对自己未尝不是好事。”

成功时心系母校

    说起母校,学长笑容满面,“湖南大学给了我一个广阔的平台。四年时间里我广识挚友,更是明确未来目标,现在的成功与母校密不可分!”言语里掩盖不住对母校的怀念和感恩。目前北京天格高通科技有限公司每年都拿出100万和湖南大学信息学院成立了高铁智能检测联合实验室,期望越来越多的人才从湖大走向祖国建设需要的地方。

     实验室的创办,投入了很多的资金和精力,主要是研究电气化铁路供电线的几何参数的建设。实验室不仅是湖大学子展示才能的地方,也可以为公司发展提供更多新的技术。学长回忆道:初到北京时,自己和伙伴并不知道要做什么,后来在北京认识了中铁电气化集团的副总工鲁海祥。自己认识他的时候,鲁总已经62岁高龄,但鲁总当时正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的现场工程师,也是电气化集团负责接触网的总工。鲁总推荐自己进入的接触网行业,因为正好和专业切合,便欣然答应。但是鲁总唯一的要求便是一生只做这一件事,学长便真的坚持一生只做这一件事。2012年的时候,对接触网一无所知;而以学长公司现在的水平,已经可以和国内行业的顶尖专家讨论问题,一起解决业内面临的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

     投资建立的实验室,领军人物是湖大信息学院的徐成徐教授,当年在湖大念书的时候,他是班长,学长是副班长,所以彼此之间依旧存在一定的合作默契。现在的公司创作团队有几十个人,今年还申报了国家铁路局的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中国十八个铁路局对公司的产品都是十分认可的。经常使用公司产品的有六七个局,比如说南昌铁路局,成都铁路局,郑州铁路局等等,公司也能称得上是专精尖了。对此,学长感慨的依旧是“他们认为我们的产品科技含量很高,他们有时碰到一些问题,都希望找到我们解决,但是给予我们最大支持的,就是母校湖大。我的实验室就在这片校园,我们的校友在我的这个团队里也有十几个人。”

                                                          一生只做一件事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学长是在五十岁的时候才去接触铁路接触网检测——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陌生的领域。因为这份全新的工作,宋老可是为此奔波不少。孔老夫子讲,五十而知天命。在这种年纪,最舒服的状态应该是品茶看书,安享晚年。但宋老前辈接触铁路接触网检测又是为何?

     听了我们的疑问后,宋老直摆手,摇头表示反对。他说,人到了某个年龄段,就会有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是会从个人情怀上升到国家情怀,自己这样做,也是为了这种家国情怀。停顿了一会,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宋老总结说:“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功利心太强,当你最渴望成功的时候,往往是最失去理智的时候。所以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是需要慢慢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得到一种升华。”

    宋老最早是在弟弟的公司处理技术方面的工作,学长打趣道自己是给弟弟打工。开始是高速公路,后来转战铁路。他接的第一单就是着手解决郑西高铁的牵引变电所方面的施工难题。技术还不够,便偷偷学师,慢慢积累。所幸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只有学长接的这个所一次送电成功。提及这件往事,宋老满是欣喜,还有自豪。

    受到第一次成功的鼓励,学长决定沿着铁路向南扩大公司规模。在创业成长过程中结识了工作上的得力好搭档。特别是在一次偶然机会,遇到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方面的权威专家鲁海翔先生。受他点拨,宋老最终明确了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在铁路接触网这个领域,鲁海翔先生是宋老最为佩服和敬重的人。宋老之所以立志在铁路接触网领域发展,是因为想完成对鲁老前辈的承诺,同时也想证明自己。

    在谈及他的事业时,宋老笑着摆摆手,笑着说:“成功不敢当,我只是做到了一生一事。你们看看那些大企业家,初期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开始的,能为其坚守一生终究会有收获,所以说找到兴趣所在才是关键。人生短暂,千万不要奔着成功出发,这样太功利的话,容易摔得头破血流。”年轻一代有时候有些浮躁,宋老说,“当你觉得压力大的时候,你要想,是不是自己努力得还不够。也许别人在工作的时候,你在玩手机。人生从踏入社会到真正成长出来,实际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的院士就坐在火车的二等座上画图,那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们往往都沉得下心,不会追求什么功利,也不张扬。在这样一个年代,那样的人确实是很少了。我希望我们挣的钱大量投入到培养学生的事业上来,投到产品升级上。”

    身为学长,作为前辈,面对我们这些学弟学妹,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新人时,宋老强调:“一生一事是我对你们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