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学府人物 >> 正文

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湖大人丨刘刚

发布于:2018年12月02日 作者:路圆梦 来源:湖南大学校友总会 点击:[]

    桥通港珠澳,天堑变通途。

    筹备6年、建设9年的港珠澳大桥于924日上午9点正式通车运营。

    55公里跨海大桥,7公里海底隧道,从设计到建设前后历时14年,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具有挑战性的工程。

    这一世界瞩目的成就背后,是无数的“大桥人”的艰苦付出,而这些值得敬佩的“大桥人”中,也有着“湖大人”的身影。

桥梁文化与法律文化的传播者

——记计划合同部刘刚

 

他是法律人,更是桥梁人。

十几年前,刘刚从千年学府湖南大学毕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并成功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后,选择到广州工作。他时常感慨,“最初选择广州,只是因为南方的气候更适合我的体质,结果竟然成了史上最伟大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

20081119日,刘刚来到港珠澳大桥前期办报到。当时的他,知道工程的不确定性,也被告知了加盟的风险,但是依旧毅然地拿出了自己的档案,只因“凡做大事者,不惧小风险”。

那时的他,只希望,大桥通车那一天,他还坚守在这里。

面对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光荣,刘刚表示,自己更愿意去盘点自己积累了什么。因为在参与大桥建设的十年里,他与大桥一起成长,十年大桥生涯的积累让他变成了一个有着类似于“大桥人格”的人。

20181023日,见证了大桥通车的历史时刻,他最想对大桥说的话,还是十年前写给自己的那句:“光荣属于港珠澳大桥,而积累属于自己!”

20088月,当港珠澳大桥融资模式确定之后,大桥的前期工作就开始加快。粤港澳三地政府协议和项目法人章程的制定工作很快就被提上议事日程,港珠澳大桥前期办急需一位法律专业人士参与此项工作。而刘刚因为表现出色,已经被公派到广东省交通厅工作有一段时间了。

所以,人生充满无数的偶然,只有一直在努力、随时准备着的人,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

进入港珠澳大桥前期办的第一天,刘刚就作为评选委员会的秘书,参与了粤港澳三地政府协议和项目法人章程专项法律顾问的评选。评选工作结束后,他利用周末两天时间就写出了六千多字的合同文本,而这份合同的主要条款几乎都为港珠澳大桥公开选聘工作所沿用。

回忆起在大桥建设的这十年里,刘刚坦言,自己几乎亲历了港珠澳大桥建设史上所有重要的法律实践,包括粤港澳三地政府协议和项目法人章程签署、项目法人成立、澳门口岸司法管辖权和行政管辖权问题等。港珠澳大桥的工程之大,其中的复杂性和博弈性自不必多言。  

作为唯一的直接经办人员,刘刚需要负责的工作包括意见整理、沟通协调、文件上传以及会务组织等,加上法律文件对文字工作细致程度要求非常高,所以工作量非常大。

  身为法律工作者,刘刚无疑是倾注了自己所有的才能和精力;但也正因为自己是法律工作者,他总是觉得自己对珠港澳大桥的付出还不够。

刘刚在《什么是你的贡献》一文中反思自己,其实也是让所有港珠澳大桥人追问自己:“对于港珠澳大桥,什么是你的贡献?”他说,法律专业决定了他没有办法为港珠澳大桥带来技术进步和创新,但每个人都想多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都应多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他一直在寻找“多一点”贡献的地方,而这就是传播桥梁文化。

将法律文化引入桥梁文化,从而扩大桥梁文化的内涵。为此,他写下《法律:在桥梁大国与强国之间》、《奥运盛会中的桥梁风景》、《桥梁文化与宗教文化的互动探微》等,这些著作,是他在兑现自己对大桥“多一点”贡献的承诺。

传播桥梁文化,并不是为了文化而文化,而是为了桥梁质量和给建桥人立言。

桥梁质量是建桥人的生命维系所在,所以建桥人就是桥梁文化另一个当然的重点。在成为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这些年来,他一直笔耕不辍,就是希望在传播桥梁文化的同时,达到以自己的方式为古今中外的建桥人立言的初衷。

“我们要努力做一个骄傲的港珠澳大桥人,我们将会因骄傲而变得宽容,因宽容而学会简单,因简单而懂得责任,因责任而感到快乐”。这是他对自己的定位,也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精神。

 

拓展阅读:

简介:刘刚,湖南娄底人,湖南大学法学院2003级法学硕士,200811月加入港珠澳大桥前期办,主要从事港珠澳大桥的法律事务管理工作,目前是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唯一的法律专业人士,先后参与了《港珠澳大桥建设、运营、维护、管理三地政府协议》、《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章程》的起草工作、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的筹组工作、港珠澳大桥跨界通行政策研究工作以及港珠澳大桥法律服务咨询工作。任职期间,撰写了数十万字的法律分析报告,参与撰写的《融合与发展——港珠澳大桥法律实践》即将正式出版。





图片来自港珠澳大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