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波,1975年6月出生,1994年就读于湖南大学金融学专业。曾任中国民生银行福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现任阳光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大学协会主席、国家银行行长、大型民企总裁......一路走来,吕建波从容淡定,平凡而又不平凡。当年那位自律上进、勤勉刻苦、虚怀若谷、博学多识的湖大青年如今更为意气风发,在广博的商海里尽情遨游......
对吕建波来说,与母校的缘分是“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当年报考湖南财经学院一方面是受到亲友的耳濡目染,这让正值少年的他对相关专业满怀憧憬。另一方面当时中国金融形态初露端倪,证券市场与商业银行的发展正处于萌芽阶段,广阔的前景使得金融专业极具吸引力。因此,吕建波与湖南财经学院最终结缘。离开了水韵江南,来到湘楚之地,他在这孕育希望的校园里开启了新的人生旅途。
“老师曾经说过,上大学有‘三大法宝’,第一个是年轻,第二个是知识,第三个是生活得有意义。”回忆当年青葱岁月,吕建波感慨万千。“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吕建波对自己的兴趣和志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不仅有意识地锻炼学习能力,还坚持培养自己的科研素养,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走上了学生科研的道路。
“自我学习非常重要。”吕建波学习很自律,当年在母校他积极主动向一位教授请教如何学习经济学,教授给他开了一个书单,上面列着包含《西方经济学》在内的三十本书。吕建波兴奋不已,按照教授的书单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十页书……就这样,在大二临近尾声之时,其他同学还在学习基础课程,吕建波在吸收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读完了书单上的专业书籍。这在拓宽知识领域的同时,还激励他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从而潜移默化中积淀了终身学习的蕴意。时至今日,吕建波仍然坚持完成每日的读书计划,在阅读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从大二开始,吕建波便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整个大学时期发表了十多篇,并和同学联合研究课题,成为了财院建校以来获得“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冠军的第一人。由于过硬的专业技能加上扎实的写作功底,他还被选为校内刊物《大学生学刊》的责任编辑。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大学生科协的社团活动,担任了协会主席。这些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渐渐内化为吕建波优秀综合素质的一部分,进一步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吕建波不仅拥有极强的自我管理意识,还有着清晰的人生规划。他大三时就曾去旁听研究生课程,拓展知识,打开眼界。在自己既定人生目标的指引下,他心怀青云之志,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和提升自我的信念,不断进取,砥砺不已。“大学的经历其实是人生的一个缩影,四年间的学习态度和奋斗经历会影响人的一生。”这种深深植根于心的奋斗执念鼓舞着他在今后的工作中不畏磨难,勇攀高峰。
“始知君子心,交久道益彰。”即使已毕业多年,吕建波仍和许多大学时的老同学保持联络。这些好朋友不仅和他有着相同的人生志趣,常常还就某些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共享生活趣事。并且,大家还曾在各自的人生转折阶段相互帮助,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你们现在可能没有体会,”吕建波深有感触,“志同道合的同窗可能是人生最重要的收获之一了。”更让他感到幸福的是,在充实的大学时光里,吕建波还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在征战“挑战者杯”比赛中与另一位挑战者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邂逅。两人在纯真的学生时代便已相互吸引,如今琴瑟和谐,恩爱美满。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从人民银行到商业银行再到民营企业,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与机遇,吕建波始终沿着经济发展脉络不断探索奋进,终于完成从银行行长到民营企业家的华丽转身。
大学毕业后,吕建波就顺利地分配到江苏第四人民银行做行长秘书。由于写作功底强,文书材料工作完成出色而深受领导的青睐和赏识。尽管他很快脱颖而出,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认真思考个人成长空间和未来发展。“在第四人民银行当三年秘书,最终的结果无非是有一辆专车和自己的一间办公室。我觉得如果一项工作感觉在三年内就能看到自己的前途,对自己而言很难称之为一件好事。”年轻的吕建波不想过那种一眼能望得到头的没有挑战和期望的生活,不愿给自己设限,也不愿受制于限制自己发挥的藩篱,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抛去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他主动从人民银行辞职离开,应聘民生银行。
然而,进阶之路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吕建波在民生银行的应聘可谓非常偶然。他的一个同班同学此时恰巧在民生银行的柜台工作,吕建波通过办理银行业务手续的柜台,亲手将简历递给同学,再经同学之手辗转送到了民生银行办公室主任的手上。从此,吕建波开始了民生银行行长秘书的新的生活。忆及当年,吕建波很感恩,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当时民生银行行长吴透红,正是同为湖南大学优秀校友肖钢先生的夫人,肖钢校友亦是吕建波的学长,校友情母校情,道不尽的缘分与机遇。
从非正式员工到三个月后转为正式员工、从文秘科科长到办公室主任、从分行副处到总行处长,吕建波用了整整十二年的时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成长的传奇道路——福建省建省以来最年轻的省行一把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十余年的努力,十余年的坚持,让吕建波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不囿于一片小小天地的、敢于向生活发起挑战的勇敢的自己。2017年,吕建波离开了银行,到大型民营企业阳光控股担任总裁。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十余年的人生砥砺,吕建波时刻保持勤勉学习的态度,“永远把工作的变动和调整成当作一个新的学习机会,从来不以工作量衡量岗位,而是以能不能带来新的知识和学习机会作为衡量标准。”把所遇见的难题当作挑战,把所遭受的挫折当作机遇,在每次的变动中都能看到机会。他喜欢制定一个规矩,量化内容给自己来看。如每年坚持看不同类型的专业书,积累了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坚持在工作中及时记录所见所闻所学所感,在不断温故回忆中有所提升;孜孜不懈,虚怀若谷,不断从前辈那里不耻下问,习得经验,终于塑就辉煌。
作为阳光控股集团总裁,面对当前疫情反弹的现状,吕建波深刻认识到集团所受到的疫情和宏观调控的双重影响。“在当今经济体系重塑过程中,大型传统民营企业都面临着共同的难题,尤其是金融行业正在面临着重塑,转型和提升。”在商海中打拼的他始终对经济发展变化保持着清醒头脑。“经过改革开放,金融行业已经迎来三十余年的黄金发展期,它必然会面临一个瓶颈期和调整期。智慧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也在不断更新着金融的发展业态。”与时俱进,关注行业动态,同时娴熟地运用金融发展领域知识,才使得吕建波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变化中捕捉商机,立于不败之地。
“大学本身是一个小的社会,大学的经历本身来说,本质上讲就是一个人生的缩影,学习和奋斗的经历可能就是你人生成长和奋斗的缩影。”勤学好问,严于律己,这是吕建波拼搏路上始终坚持的原则,也是他向学弟学妹们传授的“武功秘籍”。大学时代吕建波如一叶扁舟,在知识的海洋里只能感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他深知水滴石穿的道理,因此尽管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隙,但他没有荒废,而是用行动证实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奠定了他后来人生路的精彩。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就在校学弟学妹们的学习生活,吕建波强调两点,第一是终身学习。他的梦想从学习开始,并始终与学习为伴。进入社会后吕建波同样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刚工作的几年,他仍然保持着每年写一篇文章。“只有这样,我才能主动对知识进行归纳,将知识与热点问题相连接,并且保持头脑清醒和对经济问题、经济变化的敏感度。”他更是把工作当作学习,把工作的变动和变化当成学习的机会,始终保持着工作就是学习的心态。在每次与成功人士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中,吕建波学到了很多,从而在面对自己人生的分岔口时想得通想得透,不焦虑不犹豫。第二就是自我管理。正如大学时期他向自己立下的“死规矩”一样,吕建波在工作中仍然把自我管理放在首位,对每天的任务都要进行量化完成后才肯睡下。困难没有难住他,反而成为他奔往下一站的垫脚石。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成功的道路纵使荆棘密布,终身学习和自我管理是攻克困难获得成功的制胜法宝。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尽管毕业多年,吕建波仍对母校爱得深沉且炽热。他很关注湖南大学校友工作,希望母校的很多科研成果可以跟校友的具体工作联系起来,特别是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方面,能充分发挥校友力量,让校友愿意成为湖南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孵化器。他也希望母校在举办相关论坛或重大活动时,通过网络更广泛地把学校教学活动、专业讲座与校友、地方校友会联络对接,让校友们即使离开母校多年,也能得到母校教育资源的强力支撑。
吕建波对母校的发展充满期待,他期望母校越办越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他期望学弟学妹们披荆斩棘、迎难而上,终脱颖而出,以母校为荣,为母校争光。
阔海纳百川,浩浩观无涯。当谈及“何为自身最大成就”的话题时,吕建波谦虚地说:“不敢说‘成就’,还是用‘收获’这个词吧。”逸志拓荒踏遍斑驳履迹,任重道远历尽心智之炼。吕建波在拼搏中不断充实丰盈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内蕴谦逊内敛之光华,于泰然处事中温瑾达观。
——后记
记者 | 杨春娥 杨媛乔 陈嘉慧 钟麟轩
排版 | 李飞斐
编辑 | 周峰
审核 | 郭少滨
详情请点击:https://mp.weixin.qq.com/s/TZtU0kLZhJg0Zr1gnXfb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