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学府人物 >> 正文

姚鹏:用实干“躬行”劳模精神

发布于:2022年06月22日 作者:记者|林可 赵婉婷 李甜 陈晶晶 文字|赵婉婷 排版|赵婉婷 编辑|林可 审核|郭少滨 来源:湖南大学校友总会微信公众号 点击:[]

    姚鹏,湖南大学2011级控制工程专业校友,现任珠海万力达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特种电源部主任。2014年进入珠海万力达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以来长期从事铁路电力自动化、电气化保护与节能产品的研制开发工作。
    始终扎根技术一线,作为第一发明人累计申请专利26项,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已授权发明专利 10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取得软件著作权3项。开发的产品累计销售额突破数千万,且作为项目负责人开发电气化铁路重大装备——铁路净化电源装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公司战略转型做出诸多贡献。工作后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EI论文1篇,CSCD论文1篇。2019年荣获中国电源学会科学技术奖的优秀产品创新奖;2020年荣获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五小创新成果竞赛决赛个人第三名,参赛项目荣获广东省职工五小创新成果竞赛金奖;2020年荣获珠海市产业青年优秀人才称号;2021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22年被授予“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情系故园:初心如磐,聚力前行


    受本科学校历史及兄长的影响,姚鹏打心底仰慕湖大,这份仰慕之情化作了考研时的动力,一直鼓励着他向前。“理想现实一线隔,心无旁骛脚踏实。”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姚鹏如愿实现了“湖大梦”,成为了湖大大家庭的一员。提起湖大,他仍抱有一颗感恩之心。帅智康与涂春鸣教授严谨治学的态度,实验室轻松愉快的氛围,给他带来了多方位的影响。

    “说和做之间,其实是存在着一道鸿沟的。能够把自己所说的变成所做的,这才是真正的践行。”于姚鹏而言,涂春鸣和帅智康两位教授是真正的践行者,他们身体力行着湖大“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校训。刚入学时,姚鹏便加入了涂春鸣、帅智康两位教授的团队。有次进行小组讨论,一个复杂公式令他烦闷不已,怎么算都没法推导出来,跟涂春鸣教授沟通过之后,“没想到涂老师居然拿出了一张A4纸,把公式从前往后进行了一个完整性的推导,让我震撼不已。”即使毕业已有八年之久,对其中的一些细节,他仍留有深刻的印象。“从老师的身上就能体现出对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严谨、认真、不糊弄的态度,告诉你要去认真的对待每一个疑问,有不懂的地方就要从源头解决、弄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两位教授严谨的治学之风、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踏实真诚的处事态度为他今后的工作、科研、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研二的一次科研经历让他充分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时涂春鸣、帅智康两位教授安排学生去江西电科院开展低压综合电能质量补偿的项目,其中就有姚鹏。到电科院后,他跟着师兄一起学习,开展设备的调试。“给设备充上电之后,发现设备根本没有办法运行”,他们反反复复核验了好多次,仍未能发现任何问题。临近半夜12点,突然意识到“说明书可能有问题”。经团队讨论后,他们决定舍弃说明书,按照平时了解的专业知识对设备运行程序进行更改,没想到设备竟马上运行起来了。实验室“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轻松愉快的沟通氛围,对他今后的产学研合作及相关科研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直到现在,姚鹏仍与两位教授、实验室的同好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笑称“形式上是毕业了,但心理上还没有毕业,大家还是属于这个小小的团队,还是能够持续愉悦地沟通下去,因此我非常感恩能加入湖大这个平台。” 对于湖大这样一个优质的平台,他呼吁广大校友能与学校开展更多的、更全方位的合作,“广大校友所在的是面对问题的一线现场,他们提供的课题可能是关系到整个行业的。通过产学研合作,让更专业的学者、老师从更深入的角度对课题进行研究,这能够更高效地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不图虚名:砥砺深耕,实干力行


    读书时,姚鹏最喜欢岳麓书院讲堂中悬挂着的“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的对联。遥隔千年,姚鹏与作者当时写下对联时的心境别无二致,对他而言,“荣誉和盛赞都不重要,相较之下我更愿意持续地做我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这对我而言就够了。”

    他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姚鹏主导完成的WLD2300铁路净化电源装置项目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艰辛过程,其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困难。“困难有很多,其实最根本的还是学习。学生时代会忽视一些底层的问题,比如对算法的控制,再比如对实际装置运行与工业现场的匹配等等。工作后面临这些问题,方法其实还是学生时代解决问题的那些方法,但由于每一种算法都有自己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因而需要对以前所学的算法进行修正、完善,最后再加入到旧的算法中去,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他补充道:创新不可能是从0变成1的,而是在以前所学的0.5的基础之上,再加上自己的0.5,最终才变成1的。

    “WLD2300铁路净化电源装置”项目的实施攻克了拓扑方案、多目标控制方法、协同控制等多个关键技术难题,其项目的落地为解决电气化铁路规划建设中铁道电力电源匮乏、成本高昂的难题做出了突出贡献,于2020年获得了“创新成果奖”。这一殊荣对他来说既是一份肯定,也是一份责任与担当。


    从姚鹏个人的角度来说,责任就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每一个人身上都肩负着责任,当问题落实在某些人身上的时候,要能够勇敢的解决问题。”他强调,个体虽无法直接影响到企业或行业的发展,但可以通过实现相关产品的落地,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个过程是一环扣一环的。


     技术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要跨越多道鸿沟,他耐心地解释道,“转化的过程并不是要创造一个市场,而是由浅入深,先对实际问题进行攻关,再将攻关过程中产生的衍生产品应用到本行业的其他领域中去。” 他与涂春鸣教授合作的电子变压器项目开展已有六年之久,从当时的利益角度看来,电子变压器不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行业的深入发展,现代电力电子变压器反而成为了行业发展中的一个前沿性产品,对此他表示,“着眼点还是在问题本身,要解决今后行业发展中必然要面临的产品紧缺的问题。认识到问题所在,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才能聚焦热点、直击痛点、破解难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关产品和推动相关行业发展。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工作中,姚鹏始终恪守职业道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在科研活动中,他坚持以优秀人才为榜样,深入体悟劳模精神,用奋斗和实干诠释劳模精神,他与广大劳动模范一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书写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寄寓学子: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即使离开母校已有八年之久,姚鹏仍心系母校,以学长和过来人的身份耐心地解答了学弟学妹们现阶段的困惑。

    在工作中,姚鹏积累了丰富的校招经验,这使得他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毕业生初入职场时的“通病”。他提到,大部分毕业生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时只能提到问题的表象,而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很多毕业生在简历中写了很多的项目经历,但面试官细问时却回答不上来在项目中实际扮演的角色以及实际承担的责任。针对“太过于停留表面”这一问题,他鼓励大家应该“抛开过多项目的积累”,去“切切实实地做一些实在的东西”,这是他认为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应该多加注意的地方


    近几年,越多越多的毕业生不再将毕业后的工作视作稳定的归宿,求职更像是一种“尝试”,频繁跳槽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通现象。针对毕业生频繁跳槽的现状,他向我们分享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从事一项技术,不可能一年两年就把这个技术摸透,或者说把从事的相关产品给研究清楚,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本企业或者本行业沁润三到五年,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能力发展之后,再选择切换平台、更换赛道会更合适。”

    毕业后的跑道,选择是众多的,踏上一条路似乎很容易,但要坚持下来往往很困难。“对一个行业状况和技术状况进行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够去做评判。不能说刚刚开始接触就从心理上抗拒从事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项工作。”他耐心地说,“大家要多去接纳新鲜的事物,多了解、多沉淀、多扎根,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切换看法和立场,找到真实的自己。在不断妥协、停顿、前进的过程中,面对真实的自己,聆听内心的想法,挖掘自己的潜力,在他看来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林可 赵婉婷 李甜 陈晶晶    


文字|赵婉婷
   
排版|赵婉婷    
编辑|林可
   
审核|郭少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