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学府人物 >> 正文

暑期寻访稿件|计宏:学无涯理性筑基,业有径梦想作魂

发布于:2023年02月21日 作者:实习记者:陈勉致 徐畅 李心怡 排版:王羽洁 编辑:周峰 责编:林可 审核:郭少滨 来源:湖南大学校友总会微信公众号 点击:[]

为增强校友、校友会与母校的联系,搭建校友、母校与社会的沟通平台,发挥校友“传帮带”的传承精神和榜样作用,展现广大校友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传播湖大声音,传承湖大精神,湖南大学校友总会联合校团委、学工部、研工部、宣传部、招就处等部门主办组织暑期校友寻访活动。每年选派优秀校友寻访志愿者组成小队,在暑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全国各地的校友代表进行了专访,活动自2005年启动以来,寻访校友1100余人,校友遍布全球各地。


现校友总会秘书处整理了2022年度的暑期寻访稿件,并在总会公众号推出“暑期寻访稿件”人物专栏,陆续为您分享各地各界校友的精彩故事。


今日和您一起了解车辆工程专业2011届毕业生计宏校友的故事。


人物名片

计宏,江苏江阴人,湖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11届毕业生。曾任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整车架构设计师、经理。江苏速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整车部经理。现任江苏智慧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联合创始人。曾先后荣获“南京依维柯技术进步一等奖”、“2020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南京赛区优秀奖”等奖励,取得发明专利2项。

“选择湖大,是当时的我所能作出的最佳的选择;选择创业,则是现在的我所能作出的最好的决定。”南京之夏,伴随着午后的蝉鸣,身着洁白工作服的计宏坐在沙发上,与我们聊起他的湖大缘分、创业时光。整洁宽阔的经理办公室、书柜中阅兵般排列的奖杯荣誉、高科技公司特有的紧张高效的工作氛围……无处不透示着这位拼搏在创业前线,耕耘在科技前沿十余载的优秀湖大人的追梦印记。


从踏入千年学府到学成扬帆,从普通工程师到企业高管再到高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这段砥砺历程,都在这个云淡风轻的下午被浓缩成一份时长一个多小时的答案,并通过他温润磁性的男中音,传递到我们心间。


曾记否,依岳麓文脉,学达性天



每位湖大人经意或不经意间曾经都有一个湖大梦。“选择湖大,是当时的我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选择汽车工程更是当时的我依据个人兴趣做出的必然选择。”谈及结缘湖大,计宏不由自主会心微笑。一方面,当年正值青春的他深受亲友和环境的耳濡目染,从小便对车辆与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机械与运载工程领域硕果累累、成就斐然的湖大则成了他在择校难题中的最优解。“我参考了很多亲友老师的意见、报考资料的观点,最终发现湖大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推荐的高校。”于是,没有什么命中注定、一见倾心,当年这位踌躇满志的南京少年便自然而然告别秦淮河繁华的霓虹流彩毅然南行,岳麓山下的浩浩湘水迎来了又一位躬行实务的湖大人。


湖大四年让这位金陵才子感受到了“人生最美好、难忘的时光”。他一进校就通过新生考试进入了优中选优、人才济济的李达自然科学实验班。优秀学习氛围的熏陶、卓越师资力量的培育,使他的机械知识水平飞跃提升,而曾对汽车的沉迷也在专业知识的浇灌下由爱好转变成为值得奉献一生的事业。当时在同学看来枯燥而又辛苦的工业实习,也已成为他与机械部件之间深入沟通的契机。“那些与车辆相关的实践操作,让我直接接触体验到了整个车辆的构成和各个部件的结构环节,更让我见识到了整车的供应链与拆装流程,发动机、变速箱、离合器……”那些冰冷呆板的机械,在他眼中已经成为驰骋着、咆哮着的滚滚车流。当实验班两年的通识教育结束后,面对专业分流表格中琳琅满目的全校专业,他毅然放弃了家人推荐的计算机专业,而遵从自身想法选择了车辆工程。回想起当年这一决定人生道路的关键抉择,计宏微笑地打趣:“现在想想,也许听家人的话我会有更高的薪水,但是那就不是我的兴趣选择了。”


除了埋头深耕专业领域,计宏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岳麓山下的自由开放之风。当时他在课余时间参加的社团活动和专业竞赛很多,尤其是担任了湖南大学足球俱乐部的主席,既在绿茵场上谱写着青春之歌,也在运动之余认真研究足球协会的组织运作。在和同伴们的努力协调组织下,不但各类校内、校际足球联赛及活动办得红红火火,而且湖大足球队时常能受到湖南省当时唯一的中甲球队长沙金德队的邀请前去贺龙体育中心观赛。踢足球是计宏坚持至今的爱好,而这份爱好的高光时刻就要追溯到在湖大开放学风下的那段学生时代——不但为足球爱好者的自己服务,更是为全校足球爱好者、为足球运动作出奉献。


千年学府的一山一水,一楼一院都给计宏留下了难忘的回忆。物理课堂上恩师幽默风趣、才华横溢的讲课风格,深夜与舍友在天马公寓门口美食街自由自在吃着烧烤、谈天说地,毕业时与同学们拍摄毕业照时的不舍……都深深铭怀在计宏心里。当提及对湖大印象最深刻的建筑时,他毫不犹豫地给出了“旧计科楼”这个意料之外的答案。“我们班大一开始就在老计算机科学楼里自习,在那里开展集体活动,计科楼记录了我与同学之间的大部分时光。”虽然楼体老旧、设施并不完善,但对计宏而言,与同窗友情相比,这些都无足轻重,反而别有韵味。“你们可能感觉不到,毕业后才明白这种同学情的珍贵。有的同学,毕业后就再难相聚。”毕业后,计宏也时常参与组织同学的聚会,但遗憾的是,有了工作、家庭,同学们也再难聚齐。也许正是这种母校情结,他总是会时不时回到湖大,与学院学弟学妹、老师们开展交流和合作。


从头越,创业路漫漫,脚步弥坚



离开校园步入职场,计宏并非在最初就确定了创业的决心和方向而进入陌生未知的社会领域,而是首先选择了投身成熟的大型企业,从最普通的工程师岗位做起,一步步构建起大学知识与工业实践之间的桥梁


“一开始我是顺其自然的,先进入比较大的企业从基础的工程师做起,几年工作经验积累下来再进行职业方向的确定:是向技术方向精进,还是朝管理层面发展。”在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任职车辆工程师的五年里,计宏已将专业知识打磨得炉火纯青。任职之初,他就参与了公司与意大利企业跨国联合开发的车辆重点项目,项目体量巨大而且技术要求过硬,对很多老员工而言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然而计宏在科研过程中与同事们倾力合作,不但完成了份内任务,而且其作为第一作者的技术成果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此时,他还只是整个项目组最年轻的成员。实战是最好的教学计宏在一场场硬仗的挑战中迅速成长,五年时间里,他由基层技术工程师一步步晋升为整车架构设计师和经理,在技术与管理两种能力上完成了人生的第二次“毕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五年的实践沉淀不但让他学生时代的专业知识内化成为工作中得心应手的工具,更使得他的视角不再囿于所学专业的领域。“2016年一位从事新能源产业的师兄和我聊天,让我觉得应该跳出原来那个商用车的领域。”的确,彼时的计宏虽然已在传统汽车工业领域取得了亮眼成就,但时代飞速发展,传统车辆市场趋于饱和的同时,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计宏敏锐地察觉到这一趋势,但并没有选择盲目投入新能源的浪潮中去,而是从传统商用车转入智能乘用车领域,以自身的硬实力去碰撞这一繁荣市场下的暗流涌动。


在转职进入智能车辆企业担任整车研发部经理两年后,他洞察到了行业内部那只隐约可见的“灰犀牛”——新能源车辆的竞争赛道已经成为产业巨头投资规模的比拼,初创企业再难分一杯羹,而智能驾驶则面临国内复杂道路管理体系的挑战,要打通各道路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真正的智能驾驶,会是一个很长的投资周期,他必须要找到一个新的方向。终于,在选择进入湖大汽车工程专业这一领域十年后,他又一次作出了抉择,踏入了一个崭新而空旷的领域——用于安保、清洁、物流的低速智能无人车领域如果说第一次选择发挥决定作用的是学生时代的个人兴趣,那么这一次选择则是他以十年的职场经历沉淀下来的经验、洞见、眼光、阅历凝聚而成的一次必然决定。正如当年选择湖大,这一次他又一次以理性做出了人生的最优解,不过,这一次依托的是他自己。


创业一直是计宏的梦想,但面对智能无人车这一未曾涉足而又整合了众多学科知识的产业,他纵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也难以入手。“无人车的产品不是局限在某一个专业里,而是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如计算机、机械、电子、控制、自动化,它是各门学科交叉。”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他想起了母校坚实的研究设备和实力,迅速与母校机器人学院达成合作,成为了它的产学研合作单位。有了母校雄厚的教育和技术资源支持,计宏也得以寻到了创业能力的最后一块拼图——永不倦怠的终身学习能力。“这种跨学科产业中最直接的提升方式,就是边学边用,在项目中寻找问题,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合作下,从基于互联网的行为识别系统,到智能汽车轮胎检测装置,一项项发明与实用成果诞生在他的工作中:从无人智能安保车到产业园智能清洁解决方案,一个个新产品投入到南京夫子庙,到科技馆再到产业园区的大街小巷。智慧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一个年轻的初创企业已经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入围了安徽联通创新业务公开市场供应商,参与了多场重量级的科技产品博览会,成果斐然。作为江苏智慧汽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计宏对无人智能车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将来人力的缺口越来越大,用机器代替劳动,可以优化结构,取代一些环境不太友好、人工效率低的岗位,让更多人参与到管理、维护机器的工作上。”如今他以自身的付出,让这充满理想色彩的未来离现实又近了一步。


从商用汽车到新能源智能乘用车再到无人智能车,从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再到企业联合创始人,十年里,计宏完成了跨度颇大的人生蜕变。也许在旁人看来选择改变、逃离舒适区是退无可退的选择,而计宏分享他一次次进军未知领域的经历时,总是洋溢着骄傲与兴奋。望着他对无人智能车辆前景展望时的期待神情,不由让人想起探索大西洋边界的哥伦布,他曾满怀豪情地说出那句名言:“发现只孕育在勇往直前的坚持之中,我想,它与懦夫大概永远无缘。”



寄后辈,勿忘母校魂,敢为人先


砥砺职场十余年,湖大始终是计宏念念不忘的宝贵记忆,更是他创业的一大助力。“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湖大校训更是深深扎根在他心里。


“在校期间并不是能特别感受到这则校训的作用,但进入工作,面对各种实践项目后,我总是会想起这则校训,很简练,总结得非常好。”从择校到择业再到创业,计宏总是从理性的角度,在不计其数的选择甚至转瞬即逝的机会中寻找基于自身、基于时代的人生最优解,理性而又浪漫。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智能乘用车,再到无人智能车辆和无人安保、清洁、物流解决方案,他的每一次跃进都带有远超旁人的眼界和开拓者的勇气,不断寻求进步与改变,永远走在行业最前沿。也正是他这理性与浪漫交织的拼搏十年,可谓成了湖南大学“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训一处鲜活的注脚。


如果说湖大精神是计宏躬耕产业前沿的指引之光,那么终身学习与把握机会则是他驰骋职场的两束缰绳,更是他对湖大学子的谆谆告诫。“在这个时代,在校大学生不但应在学校选择不断深造,积累技术知识,更应在未来工作中边做边学。在实践中学习,在项目中解决实际问题,在工作中研究行业的一些东西。”终身学习的能力,更新不止的知识是计宏得以在风云变幻的产业潮流中傲立浪尖,勇作时代弄潮儿的底气来源。时代机遇,在他看来则是决定个人选择方向的关键要素。“疫情以来,我们处在一个不确定因素很多的时代,创业的学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指导,新兴产业离不开大量的投资和旺盛的市场。创业必须要选择好一个时机,但这种选择无疑是艰难的。我们没办法把握未来,但我们可以把握一个趋势,只要你觉得有前景,你就去做。”这是计宏每次作出人生抉择时心中坚守的信条,也是他对母校后来人的殷切希望与美好祝愿。


后记



落地窗在午后的夕照下折射出迷离的反光,计宏抬头看向窗外,智慧汽车公司的楼宇下车流来去不息,于是他分享了最后一个故事:“在刚入职场时,公司需要有人承担为几千个汽车标准件数字建模的工作,那是一项不难但很烦的工作。”而那时他是第一个自发申请这个任务的责任人,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带着项目组的同伴们完成了这项漫长枯燥的工作。


“我刚刚离开学校时,也许就是潜移默化地想要去实践、想要去争先。不论面对的挑战是千难万险还是枯燥繁琐,总得有人第一个挺起胸膛站出来组织领导,总得有人第一个低下身子躬耕实践。而湖大人总是会争当第一个,作出理性与理想协调共鸣的最优解。


实习记者:陈勉致 徐畅 李心怡

排版:王羽洁

编辑:周峰

责编:林可

审核:郭少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