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邱明红,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1级校友,香港大学土木系博士后。2022年被湖南日报评为“最美校友”。发表论文32篇,申请专利11项,参与编写超高性能混凝土领域内的首部国家行业标准,获得了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奖项,成果入选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带领团队夺得主赛道金奖,也是湖南在本届大赛唯一金奖。
(2020-2021学年度“追梦青春”学生表彰大会邱明红作为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中桥高科团队的代表现场展示)
采访邱明红校友可谓一波三折,因为疫情防控缘故,从线下改到线上,又或许是好事多磨,能让我们有更多心理准备,但当我们通过腾讯会议初见这位“大佬”时还是有点紧张。“不要用‘您’,用‘你’就行了”,邱明红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这是他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同时用一个阳光而坦荡的微笑化解了我们的拘谨。对我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与优秀校友的对话,更是一次学长对学弟学妹们的言传身教……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从本科到博士,邱明红与湖大有着一段难解的缘。这十年,不仅仅是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更是对他的科研道路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超高性能混凝土,是邱明红在大学奋斗时期的一个关键词。大三时,他在土木院邵旭东教授的课堂上第一次了解到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桥梁技术,并与邵老师深入交流,了解了湖大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经过深思熟虑,最终作出了加入UHPC课题组的决定。当时保研专业成绩第一的邱明红,也因为决心留在课题组而选择了继续在湖大的硕博之旅。
邱明红与UHPC课题组可谓“双向奔赴”。忆及当年的点点滴滴,他非常感谢邵旭东老师的关心和培养。尽管邵老师很忙,但他与老师交流研讨从来不需要提前预约,直接去找就可。在与邵老师的相处过程中,老师的学术见解、科研思想以及其他一言一行都对邱明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邵老师对邱明红也是十分认可,尤其充分肯定了他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很多事情我没有要求做,他发现了就主动去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好。可以说,教书这么多年来,我没有遇到过第二个这样的学生。”此外,扎实的知识技术与良好的悟性也是邵老师选择和看重邱明红的重要原因。这段师生关系就像千里马与伯乐,相互成就,满怀感恩。
(邵旭东老师(左四)与邱明红(左五)等学生交流UHPC技术)
当然,邱明红的学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大学时的学业与其他课外活动相冲突,使得时间变得紧张起来。“在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一是我会早出晚归,去多花一些时间;二是努力提高效率。通过这些去平衡时间。”而当事情多压力大时,他就会寻找释放压力的方法。他常常在晚自习结束后,从图书馆那边去岳麓山,很快爬上去,又再爬下来。清幽的树木,皎洁的月光,静谧的环境,加之运动带来的舒适感,总能让他整个身心都舒展开来。有时吃完午饭,他和同学会去岳麓书院走一圈散散步、消消食。尽管是著名景点,但有时总有一些不曾被游客光顾的地方,在这些隐秘的角落,可以去看看书、发发呆。红砖老瓦,幽静雅致,沉浸在千年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里,确实可以让人静心凝气,解忧忘怀。“如果重回母校,最想去参观的地方,还是岳麓书院。”
(邱明红在岳麓书院)
“我也很感谢湖南大学为我的更好成长提供了高水平平台。”本科期间邱明红打下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硕博阶段,他接触到了实际的工程项目,在邵老师的指导下,真正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特别是UHPC课题组的高水平优势为他提供了专业与科研上的帮助。良好的团队氛围,形式多样的团建、拉练等活动,让他锻炼了能力,培养了技能,提升了思维。
2021年,邱明红以负责人的身份带领团队里的青年学子参加了“百国千校”的国际赛事——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最终获得了当年湖南省主赛道唯一的金奖。
(邱明红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总决赛现场)
“互联网+”大赛具有长周期的特点,从一开始的四月报名比赛再到十月进行国赛总决赛,整个时长近半年。这个比赛主要是看重技术本身是否过硬,有无好的商业价值。所以,选择好的参赛项目尤其重要。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为了选好参赛项目,邱明红作了充分准备。他在bilibili等网站上广泛收集素材,仔细观看往年国赛或省赛金奖视频的录播,从中吸取别人的闪光点。“看了那么多视频,我认为UHPC课题组的技术能够得上往年国赛金奖项目的技术。”邱明红颇为自豪,“这能帮助我们建立信心:我们技术没问题,关键是看我们怎么讲好这个故事。”
众人齐心,其利断金,讲好一个故事需要团队的力量。邱明红团队的成员大致一部分聚焦技术方面,另一部分聚焦商务方面。技术方面的成员以UHPC课题组的博士生为主,对技术比较熟悉并在凝炼技术创新点时也相对更加轻松。而遴选商务方面的团队成员则难一些,他们通过询问学院各相关专业辅导员、在年级群发招募通知、团队成员的介绍推荐等招募选拔。对选拔团队成员,邱明红有自己的原则:“首先,希望他们能把时间真正花在比赛上;其次是中间最好不要退出;最后是希望最好能有相关的参赛经验。”
(邱明红及其“互联网+”团队合照,左五为邱明红)
至于毫无参赛经验的本科生如何能有机会参与互联网+大赛,他鼓励学弟学妹,“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本科生对参赛的高涨热情就是最大的优势之一。而当你能同时兼顾好自己的学业与课外活动时,那就说明你必然是有能力的。”
一个好的团队在建立之后还需要不断磨合。除了UHPC课题组的成员之外,其他来自工管院、经贸院及金统院的成员一开始并不认识,合作也不太默契。作为项目负责人,邱明红从中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遇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需要大家讨论或者接受他人的观点时,他总是积极协调,有效化解矛盾冲突,从而使团队和谐愉快地合作下去。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从市场容量和市场痛点,到技术与优势,再到实践应用以及商业价值的分析,多少个日日夜夜,比赛团队同心协力,攻坚克难,一个优秀的商业“故事”终于跃然纸上。在校赛中,比起现场的表现,评委更加看中的是项目的潜力。而在国赛中,十五分钟的路演和答辩的时间,现场表现至关重要。到南昌参赛时,邱明红带领团队用了整整一天准备答辩时评委老师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根据前几轮比赛遇到的情况及指导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他提前准备了若干个回答。此外,他还认真考虑了更多细节,如上台的声音、仪态以及微笑等十分注重。耕耘不辍,丰收如期,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邱明红及其团队成员优秀的答辩获得了评委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互联网+国赛完美地落下了帷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大三加入UHPC课题组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到如今成为香港大学博士后继续智能建造融合新材料等多方面的研究,他始终目标明确;从参与编写超高性能混凝土领域内的首部行业标准著作到作为张花高速公路跨线桥技术服务方的主要负责人等,他从未停下脚步。因为真正的热爱,才能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才能无畏困难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邱明红(左一)与UHPC课题组同学交流桥梁技术)
“材料是土木工程真正发展的基础,如果材料没有进步,那么在土木工程、桥梁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也始终有限。”邱明红深有感触,在他看来,材料是土木工程的核心之一。当大三从邵旭东老师那里了解超高性能混凝土后,他敏锐意识到这项技术能真正解决诸如桥梁开裂或者耐久性不足等实际问题,这也与他真正想做的事情不谋而合。“这个行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我们要的是真正实在地解决行业的困难,推动行业的发展”。
(邱明红在桥梁实验室)
邱明红坦言,其实在当时他们所致力于的研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但对于他们找工作而言认可度反而没有论文的认可度那么高,不过他从未后悔,并以此为傲,因为他们所作的研究直接有利于整个行业。事实证明,他的坚持是正确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保持初心,矢志不渝,最终取得成功的人不会是在鱼和熊掌中反复取舍的人,而是始终坚定的长行者,无疑,邱明红是后者。
“我只是站在湖大的平台上,站在邵老师等母校老师的肩膀上,再往前走了一小步。”谦虚之中邱明红始终不忘母校之恩。他在加入课题组后没有满足在湖大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的深厚底蕴与优势中,不仅仅只是跟进研究,还发现当时这项材料技术研究缺少相关规范与标准,对行业而言,这涉及安全问题,如果没有相关标准是不敢应用这项技术的,所以要推动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就必须编制技术标准。七年的湖大硕博时光里,他都致力于参与编制超高性能混凝土国内第一部行业标准,预计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就能发布。同时,去年已发布的一些其他相关的规范标准,已解决了行业内的一些问题,这也是他当年选博士课题的初衷。在导师邵旭东老师眼中,“邱明红是创新型选手。”正是因为邱明红所在团队前几年的技术积累抢占了制高点,才能获得这份湖南省第一次主编国家行业标准的荣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面对行业项目的超长周期加上疫情的爆发与蔓延,技术终身负责制的客观前提与超高性能混凝土还未发布行业标准的现实情况,由邱明红独立负责的为张花高速公路跨线桥提供技术服务的项目,在施行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不过在他的坚持下,2021年8月张花高速公路跨线桥采用了湖南大学专利技术(钢-UHPC-组合梁),减少了很大一部分造价,成为世界上最大跨径的UHPC简支箱梁桥。马克思曾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困难越大,荣誉越大,邱明红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脚踏实地”才能“顶天立地”、“继往开来”,提到智能建造融合新材料时邱明红于是说。融合以往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特色,结合当今肩挑人扛的传统建造方式逐渐不为现在年轻人所选择的趋势,他认为未来可能会通过智能建造或者其他手段来代替传统的建造方向,以解决应用工短缺的问题。不过“目前这可能还处于一个0.1版本,而不是1.0版本。这也将是一个长战线的任务,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不断地解决,不断地进步。或许在五六年后,或许在十年后,或许更久,这项技术也能像邵老师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一样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应用是最好的审核方式,他的科研道路便是一条一直在为应用服务的道路,一条真正为行业解决问题的道路。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对未来,邱明红更多的是希望与期待。“就行业来说,希望我们这个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规范;就我自己来说,希望我们研究的技术尤其是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能在行业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与应用,能为国家节省成本,延长桥梁寿命,能让老百姓出行更加放心,那我们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他始终以为民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自己的目标与追求,不断创新,不断突破。
他告诫科研时遇到迷茫的在校大学生,大学最应该重视“学习能力”和“主动性”的培养,“科研涉及面很广,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教你,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时候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主动积极寻找网课等资源,自学科研需要具备的课本以外知识;在一个领域要想做出点成就,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积累自己前期的知识储备,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去探索新的未知与无限可能,有足够的自信和去谦虚面对旅途中的鲜花和掌声。
(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邓卫为邱明红同学颁发“湖大以你为荣”奖牌)
他希望今后湖大校友之间、湖大校友与母校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加强产学研对接,让更多的项目落地,让湖大土木、湖大技术在各行各业闪闪发光,实现湖大校友与母校的相互成就。
目前,邱明红正在香港大学继续他的学习与科研征程。对比内地与香港的高等教育,他认为各有特色,“香港大学是全英文教学,课程与国际接轨,相比之下出国交流交换的机会更多,注重实习实践,而内地教育更注重基础,专业基础方面更为扎实。希望湖大能为学弟学妹们进一步提供与香港大学交流的平台与机制,如攻读双学位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据了解,香港理工大学与内地多所大学有签订有关双博士学位的协议。”
(邱明红在香港大学)
灼灼赤子心,不忘来时路,谈及“最美校友”的称号,邱明红不假思索地说,“我该感谢我最美的母校”。从2011年到2021年,他在湖南大学挥洒了最美的十年青春,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成就,他已把湖南大学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十年培育恩,尽在不言中。邱明红在采访中多次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不论是提供的平台,还是认识的朋友,在湖南大学经历的一切都会是他砥砺未来的前进动力。
文字:陈斓 陈雨 周敏 曹岚兰
采访:陈斓 陈雨 周敏 曹岚兰
排版:王羽洁
编辑:周峰
责编:林可
审核:郭少滨
图片:校友本人提供;湖南大学校新闻网
详情请点击:https://mp.weixin.qq.com/s/4eKG7hMSeaGynMFc-FOB7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