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的基石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产业链很
长,我们面临‘卡脖子’的环节很多,但我对半导体行业和
国家发展充满信心。”从事模拟与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的教
学与研究
30
多年的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退
休教授陈迪平说。
陈迪平教授,曾获湖南大学师德标兵称号,他以精深
的专业能力,静水深流的教育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带
出了一批又一批集成电路专业优秀学子。
“陈老师是我专业学习的启蒙者和引领者,他的课堂
激发了我对集成电路设计的兴趣并投身半导体行业,坚
持至今。”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
99
级本科生、湖南进芯
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进芯电子”)常务副总经理
易峰说。
“课堂知识点清晰,条理性强,讲授简洁明了,除了用
幻灯片,陈老师还用粉笔板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陈
迪平的研究生刘杏回忆说。陈迪平在模拟集成电路以及
射频前端设计方面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当年所教的专
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不照本宣科,大量结合生产生活
实践案例,自成体系。
他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过一门公共选修课《集成电路
概述》,主要讲述二十多年来世界快速发展、背后的根源
以及今后的走向。这课之后,有位日语系学生转进学院,
还取得了年级第一的成绩。
陈迪平管理的实验室白天和晚上都对学生开放,老师
手把手教,为让学生学以致用,他还发起成立了电子义务
维修基地,学生们义务上门为学校师生及周边居民作科
普咨询,免费承接电器维修服务,很快成为学校有影响力
和口碑相传的学生社团。多年后,社团还到周边地市州做
专业义务服务。这个社团培养了一届又一届能直接上手解
决实际问题的学生。黄嵩人,进芯电子创始人、董事长兼总
经理、92 级物电院本科生,就是从这个社团走出来的。
易峰回忆,2012 年,他和黄嵩人从无锡返湘创业。那
时,国内少有资本选择进入半导体领域,主要的制造链都
在海外,技术壁垒和技术封锁让“站在巨人肩膀上”起步
创业的现象已无法复刻在芯片设计领域,他们只能自己
“搭桥过河”。
为什么选择回到长沙
?
“长沙创业成本低,并且有陈老
师作我们后盾。”易峰笑着,望向身边的陈迪平老师,“我
和黄嵩人当年回来就去找了陈老师,非常信任他,和陈老
师亦师亦友。”陈迪平见证了自己学生创业之初的艰难,
尽力为他们链接高校、企业、政府等各方力量,希望提供
更多专业化和多元化的视角与资源支持。
对于技术出身的两位校友来说,他们对市场并不敏
感,熟悉的圈内人也不多,“创业之初,我们出差基本都是
跟着陈老师,因为陈老师从事这个行业的学生很多,去深
圳、三亚、东莞、中山、上海交流,看应用市场,看师兄弟们
怎么创业,看和他们有无项目合作的可能。”易峰的回忆
清晰如昨。
易峰和黄嵩人也在陈迪平老师的建议和促成下,依靠
与母校湖南大学的产学研合作,一步一步建立团队,从最
底层的架构算法到电路设计再到编译器工具链,花了
9
年时间终于打磨出自己的产品生态系统。
“
前面
9
年我们一直在作研发,
过程非常痛苦
遥 。”
易峰
有些感慨。他俩带领团队在这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中完成
了研发平台搭建、产品模块化、封测、验证、建立自己的知
识产权,最终产品是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数字信
号处理器即
DSP
芯片。他们终于走出了一条从
0
到
1
的
自主创“芯”路。目前,公司发展规模已达
200
人左右,基
本为技术研发人员。
芯片设计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比其它行业更为迫
切。
2017
年,在陈迪平的直接促成下,进芯电子在物电院
成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并派正式员工入驻,和学院师生共
同研发了光伏逆变器、数字电源等产品,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显著;同时设立了“进芯电子奖学金”,积极倡导产学
研合作,搭建一流的合作平台,校企联合提升学科竞争能
力和影响力,共同助力芯片设计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
养。公司后来又成立了进芯学院,对在公司实习的研究生
在专业理论和实操两个层面作进一步提升培养,陈迪平
受聘担任导师。
“
进芯电子现在已成为物电院研究生的长期实习基
地
。”
易峰介绍,“现在公司又在进一步打造‘卓越工程师’
课程,拟面向母校物电学院、半导体学院、电气学院的学
生,甚至面向全社会推出进芯学院的系列课程,希望为国
家半导体行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到今年,黄嵩人和易峰带领团队已在自主创“芯”路上
摸索了
12
年,而恩师陈迪平一直“陪跑”,他俩深知陈迪
平老师对半导体人才培养与人才输入的深情付出。
进芯电子作为国产
DSP
芯片行业中的有生力量,公
司的芯片和解决方案已覆盖了工业驱动、消费类电子、新
能源、工业智能、物联网等多个应用领域,形成了较为完
整的产品线。
2022
年,进芯电子获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
巨人”企业称号。
如何让高校和半导体企业在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形成核心竞争力、积极连接产业链的力量、推动半导
体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实现合作共赢而非陷入“剃头挑子
一头热”的局面,是陈迪平教授和他的学生们正在思考的
问题。
(来源: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