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学府人物 >> 正文

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湖大人(五)丨王东晖

发布于:2018年12月03日 作者:路圆梦 来源:湖南大学校友总会 点击:[]


拓展阅读:王东晖,19936月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中铁大桥院勘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从事桥梁设计工作,现任集团公司第一设计院院长。他们的团队负责了港珠澳大桥中全长6.65公里DB02标段的设计。

 3.jpg

从简单一线到跨海巨龙

王东晖

 

2010年年底,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施工图勘察设计项目面向全世界公开招标,由于之前参与杭州湾跨海大桥设计及港珠澳大桥前期研究的工作经历,单位委派我参与港珠澳大桥投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我司以优异的成绩一举中标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DB02标。

DB02标段主线设计总长度6653m,具体包括九洲航道桥、85m跨径浅水区非通航孔桥、珠澳口岸人工岛连接桥及珠澳口岸互通立交的施工图勘察设计工作,其中我负责以上范围的设计工作。

中标后,我司成立了由我任组长现场设计组,于20113月进驻珠海,开展现场设计工作,于20125月完成主体工程设计任务后撤离珠海,历时1年有余。之后主要工作是进行桥梁附属工程设计和现场配合施工,直至通车施工配合工作结束。

港珠澳大桥设计标准高,建设条件复杂,同时需满足三地设计标准,设计难度大。设计的难点很大一方面在于如何实现“装配化、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以及120年结构耐久性的要求。为确保大桥顺利实施,我和项目组同志一起,在设计阶段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工作,如跨海桥隧120年使用寿命耐久性保障技术与新材料应用、跨海桥梁钢结构体系设计与制造技术、装配化埋置墩台设计关键技术、大直径钢管复合桩与预制承台连接的受力特性试验研究、装配化埋置墩台施工关键技术、墩身分段预制和连接技术、组合连续梁合理构造和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等,有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在长达6年的配合施工过程中,我常常奔赴现场,一方面向参建各方阐明设计理念,积极参加施工方案的研讨,确保设计意图的实现;另一方面,积极解决现场的技术问题,对施工中存在的困难积极献言献策,在确保大桥高品质建设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风险。

 4.jpg

(九州航道桥)

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一条世界级的跨海通道,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它还是一个地标性建筑。不仅满足它的通行功能需求,还要满足人在精神层次上的审美追求。

我们团队入场之后,做了三个月的全桥景观设计,这里面包括整体景观设计和局部景观设计。我们用多个视角去看这个桥,一个是陆域视角,包括陆地和人工岛上的视角;一个是海域视角,就是乘船经过人的视角;还有一个是空中视角,就是坐飞机的人看到的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全方位地进行景观设计。

5.jpg

(风帆桥)

在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桥梁设计师所肩负建造精品工程的的责任,也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十分有限的,只有依靠团队精神,充分利用好各方资源,才能打造传世精品。

对湖大学弟学妹的寄语:脚踏实地做好现在的事情,付出终有回报,付出终会获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