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集萃 >> 正文

[高考1977亲历记系列之十] 悠悠岁月四十载——难以忘怀的一九七七

发布于:2018年01月16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编者按:

1977年12月,对于现在被称为“77级”的群体来说,是一段影响他们人生轨迹的重要拐点。四十年前的此时,在中国的高考因文革灾难停滞了11年之后,全国570万有志青年怀揣美好的理想,从各行各业风尘仆仆地走进了高考考场,其中有27万人以4.7%的极低录取率脱颖而出,从此改变了他们的个人命运,也就此成为了建设祖国的一代栋梁。这就是难忘的高考1977。

与中国其他高校一样,这一年也是湖南大学77级的同学们与母校结下不解之缘的一年,为振兴中华发力的一年。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年!

湖南大学上海校友会读书会特从12月17日起陆续选编发布我校77级部分校友们的亲身回忆,以纪念国家拨乱反正、恢复高考40周年。


高考1977亲历记系列之十:
特殊年代的特殊人生

作者:马发骧


马发骧,湖大汽车77级学生,1955年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政协重庆市第四届常务委员、提案委副主任。

1982-1997历任四川汽车制造厂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厂长助理兼常务副总工程师、党委书记兼常务副厂长,河南南阳汽车厂总工程师;1997-2000任原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00-2006任重庆市经委常务副主任(正厅局级)党组成员;2006-2014任重庆市中小企业局局长、党组书记。2013至今任政协重庆市第四届常委、提案委副主任。

主要荣誉:
     四川汽车厂劳动模范,中国重汽集团劳动模范,机电部优秀科技青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第一、二、四届党代会代表;重庆市政协三届委员、提案委副主任,2013-至今重庆市政协第四届常委、提案委副主任。

1977年,四川恢复高考考试的第一天,整整四十周年。1977年12月10日的这一天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改变我这一生命运的一天!
提起1977恢复高考,说来话长。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重大新闻,并在右上角登载了毛主席语录“我们的教育方针,.......”。


在高等学校招生取消文化考试的11年后,中央宣布,正式恢复高考,招生工作于当年冬季恢复进行,1978年春季入学,这个重磅消息如春雷震天一声响,激荡和唤醒了我等千百万青年。我有资格参加这次高考吗???对此打了若干个问号。几天后《四川日报》上登载“凡32周岁及以下的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往届毕业生和1977年高中应届毕业生均可报考......”,将在12月上中旬进行(语文、政治、数学、理化合卷)文化考试,报考文科的加试外语。这证实我也有资格报考,顿时浑身热血沸腾。积压了1966-1977年12年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其他考生,全国570万考生,大专院校共录取27万名大学和专科生(含后来的扩招和走读生),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否考得上,能否被录取都是一些未知数,能否改变人生命运,只有“华山一条路”,没有其他道路选择。但,至少有资格报名,可去高考场上搏击一番!

儿时的我就盼着有这么一天。1972春季,我们是文革高中停办后第一批经过考试进入高中就学的,老师说,我们这批高中生毕业会赶上恢复高考,希望我们努力学习。因此,学校给我们增加了夜自习,每天晚上都安排老师到教室辅导。那时,在农村家里很穷,白天要上课,早上和下午还要回生产队干活挣点工分,我担任高中团支部书记和班长,为了圆上大学的“梦”,每天晚上都要提前到教室打扫卫生和擦黑板,为老师给我们上晚自习课做好准备,大约有一年。到1973年夏,真得进行了高考,但,白卷先生Zts的“横空出世”,我的大学梦化作了泡影,已感到这一辈子与大学无缘。1974年元月高中毕业便回乡务农了,美其名曰“回乡知识青年”,传承祖辈的“脸朝黄土背朝天、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1977春季有过一次高考,1976年最后一次推荐上大学,众所周知的原因大专招生推迟到1977年春,在“三级推荐”的基础上,以公社为单元组织文化考试。那时,我是公社民中教师,人们看来民办老师是有背景和来头的。然而,我的确是一个毫无任何家庭背景的农民,父亲在困难时期已亡故,家里只有母亲和一个姐姐都是文盲,家里没有一个初小(即小学四年级读完)以上的“文化人”,也没有一个在农村当计分员以上的“领导干部”。只是天赐偶然,我在县中校高中刚毕业,学校有一英语老师长期生病,缺老师,校领导到公社去做工作,请我到县中学(荥经县中学)代课,上初三和初二英语课,并带政治课,批“三字经”。1975年秋,城关一小办戴帽子初中,为解决贫管会主任(公社革委会副主任)的报酬问题,给了两个民办中学教师指标,贫管会主任是当然人选,另一个指标,那就是偌大一个城关公社,大队以上领导干部都推荐自己的人,公社正副书记有十一人,分管教育就有两个副书记,一般的人是排不上号的。好在,学校校长一口咬定地处县城的学校初中一定要开英语课(当时县城外的帽子初中基本都开不起外语课,而且正好是“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的的第一年”),并说“你们公社就有人在县中校带英语课,把他弄回来,其他老师我不缺”,加之我的初中班主任老师四处奔波

。就这样,我当上了半正规有编制的城关公社民办中学教师。

1977春,公社高考,生产队大队不推荐我,我就直接跑到公社去找公社主管教育的两位副书记,要求报名参考,我说“因为我是公社管的民师,大队生产队说管不了,让我直接找公社领导,所以直接到公社报名了”。陈副书记说,当民师也不错,还有转正的机会,小伙子今后的机会多得很,把我打发走了。次日,公社打电话到学校,“请”我去一趟公社,有事找我,我在想,昨天找了领导还真有效啊!今天就通知我去报名考试。到了公社办公室坐下来,两位副书记笑容可掬,很客气地请我喝开水,开门见山说:“关于这次公社为单位高考之事......”,刚提到高考二字,我顿感兴奋,果不其然与高考有关!接下来,领导宣布“今年的公社高考,经公社党委会研究决定.......”,我更兴奋了,越来越贴题啦!接着讲“决定,此次高考,由你担任数学和政治命题、刻印试卷、封卷等工作,任考场监考考官,现场阅卷评分,由你编考号,编座位,制定考场纪律,公社领导现场督考,绝对保密!这是公社党委对你的信任”!我的天啦!我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我的高中同班同学要坐在那里接受我出的题考试,我来监考,“真是好风光啊!”,这种五味杂陈难受心情无言表达,“风光”完了,考完试了,我的有些同学上了北邮等大学,而我呢?欲哭无泪!然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领导说得对,当民师也不错,日不晒,雨不淋,每月还有十几元的收入。如得罪了领导,民师都当不成,何谈前程?!因此,“愉快”地接受并圆满完成了这个伟大而光荣的革命使命。而我呢!叹气!

过了两天,我初中班主任老师也是县体校的老师,人脉很广 ,也特别厚爱我,他很有影响和名气(他培养的学校小学生排球队,曾经取得过四川省小排球赛的第二名),来跟我说,成都体院要在雅安地区招两名,跟其他不一样,要进行体育专门考试,你马上准备,训练两周就考,只要成绩过关,他去跑县上和地区,让我又激动一次。练了两周,体育考试按成都体院要求(短跑100,跳远,投掷和原地跳净摸高等)全部合格。表也填了,拿到公社去交,领导说没有听说此事,要三级推荐,我去找了大队,又说要请示公社,就这样过了一周还没有整清楚弄明白,说交表上报时间已过了。


     本以为就此与上大学无缘了。哪知,在1977例行暑期教师集中学习透风当年要恢复高考,我在当民师,信息稍灵一点,但将信将疑。不过,回想年初春季以公社为单位高考考试,觉得是个微弱信号,估计恢复高考可能性较大。1977国庆后,《人民日报》发表了叶剑英的新诗作“攻城不怕坚,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看了这一诗作,唤醒了我,觉得恢复高考有望,等吧!回家后便从初一的油印教材到高中的课本作业本等开始清理,准备复习。10月21日人民日报正式新闻发布,那时的心都快要蹦出来啦!紧接着公布考试时间和报考办法等等。这一天等得太久太久!

1977年11月15日,第一次跨进县里的国营相馆,拍摄了高考报名用于准考证和填表需要的一寸免冠标准照(永远的纪念)。从报名到考试仅有25天的时间备考。从看到人民日报新闻起,也只有50天的备考时间,没有任何复习大纲和复习资料,就自己折腾吧!好在复习期间得到了初中高中几个恩师的鼎力相助:

初中班主任帮我打作文题,帮我写了好几篇“读后感”准备,让我复习语文语法和背熟毛主席诗词,重点默写《蝶念花·答李淑一》等,后来果然就有此题。

我的高中数学和物理老师把他们文革前收集的高考题手稿,让我抄回家做,然后让他们批改并给予指导。我是他们的学生中唯一一个享受此待遇的人。其他科目就自己复习。

跟公办老师一样,白天上课,晚上要上班备课和批改作业到21:00才离校回家,白天没有时间,只好晚上回家点起煤油灯“挑灯夜战”足足一个月复习。母亲是个文盲,知道知识的重要,鼓励我好好复习,如果考上砸锅卖铁卖房子也要供我读书,从困难时期上小学一年级起,就不让我缺课和辍学。后来看到我熬夜复习太辛苦,又叫我不要把身体弄垮了,身体不好考起也没有用,考不上,在农村一样的过日子,不许我熬通宵,且在后半个月把家里喂的鸡生的鸡蛋也不拿去卖,每天早上给我吃两个。我深夜等母亲睡着了,才悄悄点上煤油灯复习。可怜天下父母心!


考试时间如期而至,第一次带上准考证进高考考场。12月份的深山雅安荥经县天气非常寒冷,坐在考室里直打哆嗦,连笔都握不稳,不过有梦想与动力,心里却是热乎乎的。

考试地点:四川省荥经县中学解放楼二楼三考室。 考试科目与时间如下:

第一科语文,12月10日上午09:00-11:30

第二科数学,12月10日下午14:30-16:30

第三科政治,12月11日上午09:30-11:30

四科理化,12月11日下午14:30-16:30

考试进行得很顺利,各科绝大多数题目都是自己复习到的内容,如:语文的作文写《一个矿工的转变》读后感,正好前几天看过人民日报发表的真人真事报道文章,熟背了的主席诗词《蝶念花•答李淑一》等,轻松自如地做完了;数学中的代数部分四小题每题8分,简单的解一元二次方程、已知对数求反对数有多少位整数,恒等式证明,解析几何是一个扇形已知半径和圆心角卷成圆锥体,求圆锥体积,三分之一底面积乘以高(复习过的原题)......,都很简单,外加一道附加题(求导),全部轻松做完;政治我准备了120个题,临近考试逐步浓缩范围,头天晚上干脆只背20道题,第二天打开政治试卷,12个大题全部在我熟记的20个题之中;理化(合卷考试)中的化学题写出水的分子式等,有机化学如何制“六六六”(是课本上的原例题),物理中求工农12型手扶拖拉机发动机功率18分,全电路欧姆定律32分等都不难,最难的最后道物理题38分 ,是“一个无穷大的木球从高空落下,落到无穷大的湖里,求木球在湖里沉入的深度和上浮时受到的浮力”,没有其它数字类的已知条件了,实际上也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和浮力定律的综合应用,公式套公式表达,用公式表达出来。政治考试里的“三大法宝、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等等内容也都是从初中到高中都在学的内容,也非常轻松自如,加之在当民师,基本没有离开过书本,也占了一些便宜,就这样一科一科对付过去了。考试结果自我感觉良好,究竟考了多少分,当时是绝密的,至今也不知道,自我估计每科都及格了吧!根据我高中老师的经验告诉我,能考上平均成绩50分以上都有希望上大学。接下来就看是否能被录取,怀着忐忑不安的表面平静的心情耐心等着吧!

即使上了分数线和体检,政审能过关吗?一系列的问题都还在后面。

大概是1978年元月10日晚,县广播站的高音喇叭在全国新闻联播结束后,反复播送通知:参加大专和中专体检考生名单。全县8万人口,1966年到1977应届生共积累12届初高中生,报名有约2000人,实际参加考试不足1200人,通知大专体检18人,中专体检有50多人。不知是按考分还是按姓氏笔画排名,我在大专名单中名列第一位,因此给人们的印象很深。

1978年1月11日公社广播通知参加体检考生第二天到公社集中开会,公社分管教育两位副书记讲要求和体检须知。我提前到了公社,先到公社文书办公室稍坐,陈文书皮笑肉不笑地说“有的人不要高兴得太早考得起不一定走得了” 明显针对我说,我顿时怒发冲冠冷冷地回复说道“如果体检有问题,那也没有办法,如果体检过关走不了,那我就要找有些人说聊斋,说不个子曰,那就只有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了!”,看到我威胁他,他感觉到我的火气真大,然后埋头做他的事,不再言语。公社领导开会讲,恭喜大家,让大家休息好,准备体检,由公社领导带队到县医院集中体检,预祝大家能早日读上大中专!元月16日如期体检,顺利过关!

接下来是填报志愿和过政审关。四川要求考生填省外三所省内三所大学,另外填三所中专。我省外只填了兰州大学和镇江农机学院,省内却填了川大、川师、西师和重师四所学校。另填了雅安地区师范学校和长春邮电学校两所中专。当时招生宣传赤脚医生和民办老师可以优先对口录取,自己本来就是民师,加上没有远大理想,现实主义驱使我的想法“跳农门,脱农壳,吃商品粮”!跳出农村便是实现伟大的理想!

交志愿表后的第三天,县招办负责招生联络、政审和往上送材料的杨老师,看我填的志愿太低,来找我,说全县考第一,成绩那么好,非拿表给我让我重新填,增填省外清华或中国科大,至少填中国科大,把省内的师范少填一所,上一个好大学,给县里争个光。我固执,不再改填,心里想,底线就是读师范中专,能跳出农村就谢天谢地了。杨老师就不再说什么了。

政审开始,出问题啦!后来听人说,公社在政审表上写着“大伯父马xx是国民党24军军长、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的副官,国民党旧军官,父亲困难时期死因不明!”,公社写政审很有技巧,没有用有问题之类的说法,看起来只是很客观地反应,没有说我不能上大学,其实,政审材料就是公社陈文书一个人写的。

看到此政审材料,还是那位县招办负责政审的杨老师,很正直,很负责,很敬业,立马找到公社,要求认真调查核对,要对组织和本人负责,“不要求家庭历史清白,但要求家庭历史清楚,父亲死因不明,那就查明原因,请公社给大队生产队打招呼配合,至于大伯父的事那是很清楚的”,他亲自到县公安局和大队生产队调查。为此,他起早贪黑坐县里为招生办配的212吉普车,到地区和成都省招办,来回奔波,到生产队询问当时毒打过我父亲的当事人和县公安及派出所当时经手办案的人员。大约1月25日省招办截止收报表时间前两个小时,他把整好的材料送到成都省招办,这一周真的惊心动魄。在分别39周年的2017年春节,我回老家祭拜母亲去世百日,有幸遇上了这位恩人与恩师,他已近80岁了,我们一起吃了一餐火锅,我说我办招待,他还不允许,叫他的儿子来买单,大家都热泪盈眶地回忆了40年前不堪回首的一幕。40年前,世上还有这样的好人,实在难得,他是我的大恩人,没齿难忘!他现成都居住,身体还好,我祝他健康长寿!

家庭成分不好,父亲冤屈致死,抗战时期大伯父从军被24军军长、西康省主席刘文辉首批派营级以上军官,要我大伯父舍小家顾国家带头出征抗战,有国才有家(这句话我大伯母常常挂在嘴边,终身不嫁,等着我大伯父凯旋归来,每年大年三十,我们家就等着国民政府敲锣打鼓来慰问和给抗战家属拜年)(刘文辉未派士兵,就固守西康省和西藏部分地区)。大伯父出川抗战,参加了常德保卫战,后移师湖北恩施监利固守,防止日军进川,再后来就杳无音信至今。1949年以后,家里活着的人为此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父亲的冤案让我们一家受尽欺负,吃尽苦头,很伤心,就不再这里赘述了。


     1978年2月1日四川日报头版新闻官方报道,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全国66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将陆续发出,学校早已放寒假,我还留在学校帮助备战全省小学生乒乓球赛的学生们练球,2月3日下午,我姐姐拿着一个信封起气踹嘘嘘地跑到学校找到我,说可能是湖南大学录取通知书,她不敢拆开看。我在学校操场上便快速接过来打开一看,湖南大学录取通知书,被录取到汽车专业,我连填都没有填过湖大,也不知道湖大有汽车专业,表面显得很平静,其实心底激动得不得了。信封里除录取通知书以外,还有三张托运行李的套红行李签,套印有岳麓山和爱晚亭的图案及入学报到须知。这时,一位公社女副书记(二把手)正好路过,探头来看说,好啊,汽车专业,我淡淡地回答,说学开汽车的,今后有机会回公社给你开车,她说,你在开玩笑,今后是当汽车设计师和工程师,我说但愿吧!对她是不冷不热地应付回答(因为她与我父亲冤屈之死有很大关系)。1978年的春节是2月7日,这一年的春节,确实是我们一家绝无仅有最欢乐的的一个春节,生产队的社员,街坊邻居奔走相告报喜。我是全县第一个而且是在春节前一周拿到通知书的,这让我们县里多少有些虚荣心的领导放心了,全县高考没有剃光头,他们吃了一个定心丸,算给他们挣了面子。第二、三位拿到通知书的是大年除夕(那年农历腊月只有29天),一个哈工大,另一个是河北电力学院(石家庄,现在北京的华北电力大学),其他的考生在正月初五以后才陆续拿到通知书。我拿到录取通知书,抓紧先到高中班主任那里报到,然后到当时主持工作的文教局副局长家里报到,把录取通知书给她看,他丈夫(是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县长,文革中解放出来不久,1977年底又进了学习班,怕像文革中被抓扯头发,又剃成了光头)也在家里,看了通知书,这位县长很幽默地说:“老代啊,我剃了光头,恢复高考,县里没有剃光头了,给你争光了,小马家里那么穷,给他解决点路费吧”!代局长二话不说,拿起电话就给文教局会计打电话叫他马上办,带上支票到银行。陈会计(是我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不到一个小时,已经带着地算好的账,到银行给我见面,讲坐火车坐汽车怎么去长沙,只能按火车慢车算,最后解决了32元钱,这是在没有搞希望工程的年代,我享受的组织的温暖 县里也就我一个人解决了路费上学。我除买交通车票外,到了学校还没用完,剩近10元。1978年3月2日一个人第一次离家出发,辗转雅安;成都和贵阳的长途汽车和火车慢车,历经8天,于1978年3月8日顺利安全到了湖南大学报到,住进了湖大一舍116房间 这,开始了崭新的学生生活。

过了春节,正月初三一上班,花两天时间,背着粮食去县粮站卖口粮转粮食关系。然后去公社办了转户手续。到校入学报到临行前,把唯一一个堂兄全家,我姑妈和我的家人召集在一起,第一次在县照相馆照了一张全家福照片。

1972年春初毕业在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参加“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演出,在田间排演的留影,右起第二位举红旗的便是我。

1974年元月高中毕业留影,从这里(四川省荥经中学红星楼,苏式建筑)走向社会,回到“广阔天地”。

这是开学后同寝室的同学在爱晚亭的留影:左一刘建国(来自四川雅安石棉县知青),左二欧志文(来自广西玉林农民民师),左三马发骧(来自四川雅安荥经县农民民师),左四杨呈旭(来自四川内江资中县工人)。

顺便说说,我们班来自农村的无一例外都是当民师的,有:肖高雄、罗普恩、欧志文、李四海和马发骧等。

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我和内燃机班韦安同学一起从四川重型汽车制造公司二次分配到四川汽车制造厂产品设计科工作。

这是我和76级汽车班严方敏同学同在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一个领导班子任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时,陪同曾培炎视察中国重汽集团本部济南党家庄整车生产基地。左一严方敏同学,右一是我

后记——感恩

四十年后的今天,不管做过些什么惊天伟业和干成过多少大事或者一直默默无闻,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一样的,一切归零。但,我要借此机会感谢那些曾经培养教育支持和帮助过我的的恩师、恩人和领导!要感谢1977,感谢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机会,给了我们公平竞争的平台!

一切都已过去,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他人,感恩一切厚爱、教育、培养和帮助过我的人,直至人生落幕!



                                                                                               选编: 湖大上海校友会读书会  
                                                                                              本期编辑: 田大勇、吴德晟  
                                                                                              统筹核稿: 周昭喜、胡忠华